民生有温度 幸福看得见
中小学免费午餐 金婚老人庆幸福 “多企帮多村”*** 蓝丝带倡导文明旅游 山区道路全面防护 满满的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徽州区积极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增进民生福祉,大力推进城乡统筹、脱贫攻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下功夫,让共享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徽州区累计投入财政民生支出45.9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8.3%。民生工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8.17亿元,先后实施省、市、区民生工程项目58项,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逐年提升。财政惠农成效凸显,累计完成“三农”投入9.18亿元,年均增长16.97%,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各项涉农补贴3.46亿元。
推进教育均等化,是实现民生共享的重要途径。五年来累计投入5.5亿元,建成徽州一中、岩寺小学等现代化校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中小学免费午餐等政策,引进并创办了全区首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文峰学校,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山区孩子快乐成长”工程全市推广。全面实施教师“无校籍”管理,促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实现了教师城乡互动、优质资源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的良好态势。
大交通连着大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徽州区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打造农村公路升级版。相继完成了7个乡镇农村道路畅通工程37个105公里,打通交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同步实施了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15公里,进一步筑牢了山区公路安全屏障。目前,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592.9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公里、省道50.1公里、干线公路8.54公里、县道20.983公里、乡道108.132公里、村道313.555公里、市政道路62.636公里。区域交通优势日趋凸显,交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徽州区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扩大“好德徽州”品牌影响,不断强化文化传承创新,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建成区文化图书馆大楼,区“两馆”分别成功创建国家二级文化馆、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先后建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4个农家书屋,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居农家书屋的全覆盖。实施了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文化提升工程。“百村千幢”和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累计投入7.2亿元,完成14个古村落、337幢古建筑保护利用。呈坎村荣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样板工程和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综合试点村,完成呈坎文物保护样板工程一、二期17幢国保建筑修缮。全区新增国保单位1处,省保单位2处。
医疗卫生事业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徽州区投入1500万元完成了6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技办公楼的新建和扩建建设;基层医改服务体系完善,农村患者30分钟、城市患者15分钟医疗保健服务圈基本形成。市三院成功跻身二级甲等医院行列,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帮扶协议,开设皖南片首家“医养结合”特色老年科,深得社会好评。新农合受益水平稳步提高,全区累计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716580人次,支付补偿金1.71亿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例由当初的30.1%提高到目前的67.14%,年度最高补偿额由1.5万元提高到25万元,大病保险年度最高补偿达30万元,参合患者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稳步提高。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徽州区围绕村出列,人脱贫,全面落实“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和“多企帮多村”***行动,加大对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深入推进种养业、光伏扶贫、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资产收益、基础设施建设等,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有了相对稳定和可靠的收入。2016年,徽州区建档立卡的12个贫困村,已发展茶叶、油茶、香榧、雷竹、黄牛养殖、皖南花猪、皖南中蜂等特色种养产业11个,已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7个,实现1419人脱贫、4个村出列,获评全省“好”等次。2017年共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31.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81个,力争如期实现8个贫困村出列、1300人脱贫目标。
新闻推荐
三华园一期小区改造前后对比“发展为了民生,民生连着发展。”五年的发展为人民大众谋得了更多福祉,而民生的改善又为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一股股暖流流淌心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获得了实实...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