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注重创新创优树立旅游目的地新标杆

黄山日报 2017-10-16 14:53 大字

游客游览秩序井然 志愿者为游客系上文明旅游蓝丝带 山岳救援演练 交通顺畅有序 指挥中心大屏围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黄山风景区致力于打造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新高地,坚持以创建黄山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统领,着力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持续优化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全力保障旅游安全和秩序,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进程中闯出了具有黄山特色的旅游管理服务新路子,有力扩大了黄山旅游目的地品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景区可持续发展水平。

景区管理新体制干事创业更顺畅

2015年7月6日,市委市政府在景区召开改革发展座谈会,对景区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决策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随后,成立集团公司党委、纪委,理顺了管委会、集团公司、股份公司三者之间的管理权限,进一步确立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和动力。

2014年7月1日,经安徽省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修订的《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景区健全完善了相关配套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了管理职能和举措。同时,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推进黄山国家公园体制创建,参与完成《黄山国家公园体制与机制研究》课题报告,举办国家公园(黄山)研讨会,开展资源本底调查、专项课题研究等工作。

高峰管理新举措优良秩序登红榜

核定并对外发布景区单日游客最大承载量,即晴好天气5万人,恶劣天气及冬季为3.5万人。旅游高峰期制定接待工作方案和专项预案,完善落实“三预机制”(预测、预约、预警)、“三级联动”(景区内部联动、景区与毗邻区县联动、全市交通指挥联动)、“三控管理”(控容量、控车流、控人流),采取科学调控、削峰填谷、均衡客流措施,确保不超容量接待。2016年,景区以综合秩序最佳荣登国家旅游局国庆假日旅游“红榜”。2017年全国旅游安全工作会议上,景区“调控客流高峰、保障旅游安全”经验做法被宣传推广。《创新保障高峰期旅游秩序》综合管理经验入选2017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服务游客新理念休闲度假更舒适

“口碑”是旅游业的金子招牌,景区坚持以游客满意为最高标准,持续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把自己当客人,把员工当家人,把游客当亲人”的“三人理念”,深入开展微笑服务、党群志愿服务、文明旅游活动。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先后实施了景区交通互联互通一体化、厕所革命、酒店接待设施升级等一系列服务品质提升行动。相继完成西海地轨缆车、玉屏索道改造、西海饭店改造、南北大门游客中心等接待服务设施,开通高铁北站至景区内旅游直通车。合理规划布局并新建、改造了一批旅游厕所,形成“半小时如厕圈”,新增设第三卫生间、智能香薰机、取暖器、风光片等个性化、人性化服务设施,设置28个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实行“8分钟现场维权”、先行赔偿制等快速反应机制,游客体验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智慧建设新成果旅游体验多样化

景区把加快智慧建设作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组建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运用,建成并改造升级视频监控、电子门禁、GPS定位、雷电预警防范、客流量分析预测、手机导览、旅游二维码综合服务平台等36个系统。景区主要集散地及公共区域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设置自动售票机,开发微信购票系统,实现全山扫码支付,方便游客操作,提升旅游体验,目前正积极推进游客进山实名制预约管理,减少游客排队时间。近年来相继荣获全国智慧旅游景区、全国智慧旅游创新实践奖,并以第一的优异成绩入选中国旅游景区数字资产榜。

应急应对新作为旅游安全有保障

旅游安全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首位,景区探索实施了一批在国内景区首创或先进的安全管理措施。一方面,制定一系列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将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定期普查和突击抽查、部门督查和全面大检查有机结合,在旅游高峰日成立指挥调度中心,下设安全监管、医疗救护、紧急救援三个分中心,做好假日值班、信息报送、督查巡查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另一方面,组建安徽省黄山山岳救援队、黄山风景区紧急救援大队和应急救援专家组,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制定分片救援管理办法,创新旅游责任保险方式,构建覆盖全山的四级医疗急救网络,实行24小时全天候应急救援救助。截至2016年,景区实现连续23年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景区《“四位一体”救援安全屏障》综合管理经验入选2017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之优秀案例。

周边联动新格局共建共享一体化

景区与毗邻的黄山区共同制定《保护黄山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在整体规划、宣传营销、旅游市场管理、驴友管理、医疗急救、突发事件处置等18个方面密切合作,常态化开展联防、联动、联控工作,在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采购、群众就业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特别是在黄山东部开发、南大门旅游市场管理、结对扶贫等方面,建立了良性互动、整体联动、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山上带动山下、山下服务山上”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景区与周边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旅游促进社区发展“黄山案例”,入编世界旅游组织培训教材。

新闻推荐

采菊花鼓腰包

村民在新天地家庭农场菊花种植基地采摘菊花。本报记者王雪洁/文通讯员武艳/摄细雨蒙蒙,秋意渐浓。在颍东区枣庄镇童庄村新天地家庭农场菊花种植基地,黄山贡菊竞相开放,不怕冷的菊花绽满枝头,连绵成片...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