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助力贫困户家门口脱贫 徽州区建设乡村“就业扶贫驿站”

黄山日报 2017-09-16 16:41 大字

本报讯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今年以来,徽州区积极推进乡村“就业扶贫驿站”建设,通过其公共就业服务、技能培训、扶贫车间、电子商务四大功能的发挥,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脱贫。

就业扶贫车间是“就业扶贫驿站”的核心,在徽州区富溪乡光明村就业扶贫车间,笔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熟练地编织藤椅,大约有三十人左右,他们大都是村里留守妇女、老人及残疾人。“一天最多可以做到七八十块钱,少的也有四五十块钱,在这里比较轻松,比较自由,还可以照顾家里老小。”村民郑姗姗告诉笔者,她的5岁儿子正在上幼儿园,家里还有卧病在床的老人,之前只好留守在家,一家人靠丈夫在外打工挣钱过活。如今她在这里已经干了半个月的活,感到很满意。正在车间一角忙着藤椅编织的村民郑代远显得很特别,是位肢体截瘫患者。见到笔者采访,他激动地说,他原来是跑货车的,2003年不幸发生车祸撞断了双腿,从此与轮椅为伴,靠家人养着。原本认为生活就会这样一直下去,没料到这次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不再是家里的拖累,整个人的心情都变得轻松起来了。

据了解,光明村就业扶贫车间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以无法转移、无法就业、无固定收入的“三无”贫困户为重点,组织贫困人口从事生产活动,在扶贫车间里干活,既不需要多大的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多大的体力,而且工作不受时间限制。“像我们现在的藤编,或者今后要发展的木竹加工、帐篷加工等,都是一种松散型的加工。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这样既可以照顾自己家庭,又可增加收入。”光明村就业扶贫车间负责人、村党总支副书记王红专如是说。

与光明村不同的是,富溪乡富溪村就业扶贫车间采取的是“村集体+车间+贫困户”的模式,不仅可以帮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还可以增加集体收益。目前已利用闲置茶厂建起了藤椅加工车间,正在组织村民开展藤椅编织培训,不久将开工生产。“我们基础工作都已经准备好了,再过半个月左右等原材料进厂,我们就可以生产了,第一批工人有20人,其中有11人是贫困户。”富溪村村委会主任谢汉勇告诉笔者。

除了就业扶贫车间,光明村和富溪村的“就业扶贫驿站”借助就业补助资金的支持,还设有公共就业服务区、技能培训区、电商服务中心和图书阅览室等。其中,公共就业服务区主要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服务;技能培训区重点做好技能培训,提高群众技术本领,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电商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平台,以“零成本”销售本地农副特色产品,网购工业设备产品和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实现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当地群众和贫困户,一揽子推进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

“‘就业扶贫驿站\’的投入运营,特别是扶贫车间,促进了贫困户就地就近充分就业,解决了老弱残贫困户就业难的问题,有效补齐了贫困群众的增收短板,拓宽了贫困户的脱贫渠道。”徽州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说,下一步,将进行模式复制,逐步向全区所有的乡镇村进行覆盖。

·谢国洪方备利林兰玉·

新闻推荐

黄山区发展乡村旅游带动***

本报讯黄山区积极推进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不断拓宽山区贫困农民增收渠道,带动脱贫人口626人,今年预计可完成脱贫406人。该区根据实际制定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以乡村旅游扶贫村...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