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见证黄山发展三十年
□记者舒俊
有人说,理解和阅读城市需要从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开始。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变化。三十年来,黄山市文学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老作家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写作,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也脱颖而出。项丽敏,这位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青年女作家、诗人,是黄山市历史上首位全国作代会代表,以文学之名见证着黄山市的发展变化。
A
一次征文比赛,把她推向写作之路
1987年,黄山市建市那一年,项丽敏刚从旅游学校毕业。“那时最大的愿望是能够被一家旅游单位录用,有一份正式工作。有了工作,让生活有保障,之后才能谈论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她很早就有的想法。
在黄山区太平湖风景区管委会工作了七八年后,一直都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她开始走上写作的道路。由于所从事的工作与文化并没有直接关联,起初她的作品只能算是文学爱好者的练笔。让她了解自己的创作力并把她推向写作之路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黄山日报社举办的一次征文比赛,那次征文比赛上市作协领导在做活动总结时对她的作品极为肯定,认为她在写作上能够走得更远。
她笑言自己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写作者,给报社文学副刊投稿几乎没有吃过闭门羹。从1997年开始,有8年时间,她的写作与投稿都是传统方式,用笔写然后誊写在稿纸上,用信封装好,贴上邮票投进邮箱。“这个过程很有仪式感。那时每一篇稿子都要誊写很多遍,写错一个字或对其中一段话不满意,就得重新誊写一遍。后来用电脑写就好多了,节省了修改的时间,投递也方便,只是那种庄重的仪式感就没有了。”她写的篇幅在2000字内的散文,大多在《黄山日报》发表过,估计有60多万字。
项丽敏说她是从《黄山日报》起步的作家,也是一直受到本市文化部门关注和支持的作家。2012年,在黄山市文联的推介下,她被授予首届“拔尖人才”称号,同年担任市人大代表、黄山区政协委员,“对文学创作者来说,有发表作品的平台,有关注、鼓励和支持的专家、领导,这些就像能使植物生长的环境、气候,是很重要的。”
B
城市的发展变化,成为她创作的灵感
城市不仅影响了文学创作,而且城市本身也成为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2008年,项丽敏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金色湖滩》,属于“文化皖军新势力”丛书里的一册,所谓的“金色湖滩”便是项丽敏工作、生活的太平湖,她写的是自然的湖,关注的是湖的风景与人事。
“我的写作是个人的,同时又带有很强的地域性,这缘于我自觉的写作意识:我要写下我生活的地方、熟悉的事物,写下我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写作也是时光的记录,它们肯定包含着作者所居之地在发展中的变化,当然,也有一些近乎永恒的事物也是值得书写的,比如四季自然、人情风物、大地之上平凡而又不凡的生命之美。”多年的湖畔工作和生活,项丽敏以诗性优雅的文字描述着城市的变化之美。
《金色湖滩》获第四届安徽省政府文学奖二等奖,2010年散文《花森林》获首届全国“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2011年她成为安徽文学院签约作家,2013年参加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习,2014年加入中国作协。去年11月30日,她走进人民大会堂,成为安徽省代表团唯一的青年女作家、皖南区域的唯一代表,也是黄山市历史上首位全国作代会代表,参加全国第九次作代会。“能有幸作为安徽省13位作家代表之一参加全国作代会,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这么多年来,我所能做和可以做的,就是‘在自然中生活,以写作修行\’。至于成绩和写作带来的荣誉,仿佛完全是出乎意外的收获与奖励。其实也不意外,就像秧苗在田间不断地吸收养分,生长、分蘖、开花,在秋天必然会有金黄的稻穗。”在她看来,荣誉只是一种肯定和鼓励,而写作是长久的事,是日复一日不断地跋涉前行,而她也将以这荣誉为新的起点,用写作去报答生养她的这片土壤——这美丽的徽皖大地。
C
丰富文化交流形式,黄山市文学创作氛围活跃
其实,从一个具体的个人身上就可以看到一座城市30年的变化。比如项丽敏,30年前只是一名等待着有份工作的职校学生,而三十年后,有了7本出版的个人作品集,完成待出版的作品也有3部,获过省级以上的文学奖,加入中国作协并参加全国作代会……这些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2010年9月18日,泛徽州诗社在黄山成立。爱诗、写诗、读诗的项丽敏便是诗社的成员之一,她参加过诗社组织的诗会和多次对外交流以及募捐等公益活动,也走进过校园与学生一起朗诵、交流诗歌创作。“诗社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让徽州诗歌更多地走向外省,让徽州诗人更有宣扬地域文化以及文明形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这种有组织的活动,也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在泛徽州诗社创立后,她个人的诗歌写作有了明显进步和量的增多,书写的也多是徽州山水、自然之美,诗社的成立也使得黄山市文化交流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
都说一个地方的经济得到发展才有文化上更为广博的发展空间,这30年里,黄山市出版个人作品集的作者有上百位,作品的数量蔚为可观,品质也很优秀,在黄山市设立政府文学奖以及对文化上的更多扶持后,也将会激励越来越多人从事文学艺术的创作,创造出更为优秀的作品。“据我所知,这30年来黄山市文学创作的氛围是活跃的,已取得很大成就的老作家仍在笔耕不辍,有实力的年轻写作者也层出不穷。最近3年内,加入中国作协的作家就有4位,有诗人,也有散文家和小说家,这是很了不起的事。”项丽敏认为黄山市的文学创作者大多来自基层,他们的创作不仅促进了本地文学产业的繁荣,也让更多国内外人士通过对作品的阅读了解黄山市的情况,对宣传本市为本市树立良好文化形象做出了很多贡献。
从第一本书出版到现在快10年了,这10年里出了7本书,其中4本是写她所在的太平湖,通过她的文字和照片,吸引了很多人踏上这片土地。今年8月,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最新散文精选集《读爱,在花开的春野》。对于她来说,文学之路是漫长、孤独而充满挫折的,一个人在走上文学之路后必然要面临这些。能始终走在文学之路上,除了个人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还需要有良师益友的指导、引领、鼓励,这对一个写作者,尤其是刚步入文学之途的青年尤为重要。她表示,今后在创作的同时,也会做一些工作,比如开设写作课、阅读分享沙龙等文学活动,引导和帮助一些文学爱好者,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学之美,并通过文学的途径表达自己,肯定自己,更加热爱生活以及平凡又美丽的生命。图片由项丽敏提供。
新闻推荐
□施仁晨刊讯截至8月底,黄山市已帮扶90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超额完成省目标任务131%。据了解,为完成2017年就业脱贫工作,黄山市争创“新基地”,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扶贫基地113家,其中国家...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