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抓“龙头”项目拓展多平台黄山市非遗保护“借力发力”

黄山晨刊 2017-09-08 14:15 大字

□记者吴玉莲汪嫒

9月8日-12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黄山市城市展示馆开幕,这是黄山市连续三届承办该项大型国家级展会。为何黄山市“独得恩宠”?近年来,黄山市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如何?为此,记者专访了市文化委主任胡建斌。

依托平台抓非遗

胡建斌说,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数量还是技艺上,在全省都占有重要位置,甚至在全国也有一席之地。凭借先天的禀赋,黄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是数量众多,技艺精湛。有了这些先天优势之后,如何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市文化委牵头相关部门也做了很多的案头工作。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种模式,包括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抢救性保护。

我们依托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皖南国际规划旅游示范区等平台,对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面、整体性的保护。把非遗资源与物质遗产资源、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保护更加完善,从而使整个非遗无论是产业还是产品都得以提升。

注重保护抓非遗

胡建斌说,非遗保护,保护是前提,只有保护传承下来,才能促发展。在这一块,非遗保护工作首先夯实保护基础,建立国家、省、市、县的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建立和完善非遗项目体系,传承人的保护体系,同时把这些体系建立得更加完整和科学。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通过一些保障措施,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其中包括,《非遗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以及一系列非遗保护政策及非遗文化保护的管理措施。做好对传承人的管理和服务,避免“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采取动态管理机制。

依托故宫促非遗

“去年以来,与故宫的牵手合作,对黄山市非遗工作进行了提升和融合,使黄山市的非遗保护实现了大跨步。”胡建斌说,黄山市作为国家级文化站,又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全国众多的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得以与故宫合作。

与故宫的合作自正式挂牌以来,已落实了多项具体的文化活动。4月10日,“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暨徽派文创馆揭牌,到今年5月底,先后办了多场活动。今年还在故宫中轴线两边争取到了230多个平方的店面,用来展示展销黄山市的非遗产品。20个非遗传承人,85件非遗作品,通过“徽匠神韵”这个平台来展示徽文化,展示非遗保护成果。

当然“打铁也许自身硬”。胡建斌说,之所以能从全国这么多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被故宫这个“导师”选中,有其必然。首先是黄山在历史上与故宫的渊源,如徽帮进京。其次,本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作为国际旅游都市的黄山,有对外传播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抓好项目促非遗

在非遗项目上,市委市政府也“大手笔”拿出了453亩土地在黄山经济开发区做非遗产业园项目。目前有意愿入驻的企业已有65家。通过集中示范,深入挖掘、传承非遗,促进产业发展。

据介绍,目前黄山市有很多名人纪念、展示馆,如谢裕大茶叶博物馆等。市文化委通过与中央一级宣传平台的合作,在中央电视台的深度节目及新闻节目中,为非遗传承人进行宣传。通过对非遗传承人的宣传,以点带面地宣传黄山市非遗文化保护的成果。

胡建斌说,已经有不少非遗传承人尤其是产业带头人向他反馈过,通过这些宣传,不仅自己的企业效益翻倍提升,也有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了这一产业,打电话咨询和学习。通过这样的宣传,黄山市的非遗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通过与故宫实实在在的合作,希望能真正的打响徽州的非遗牌。不能让遗产成为遗憾,不能让绝迹成为绝唱。”胡建斌说。

(本版摄影:樊成柱)

新闻推荐

洽舍乡:文化立村全民参与

□张雪晨刊讯徽州区洽舍乡位于黄山南麓,徽州区西北部,属山区库区乡。因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乡内卫生差、人情淡,文明乡风只能成为“愿望”。2017年以来,洽舍乡通过开展文明创建、党建文化、脱贫攻坚等系...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