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谢柏良:用镜头定格城市变迁

黄山晨刊 2017-08-25 15:12 大字

□记者舒俊

谢柏良身材胖胖的,爱穿迷彩服,总让人误以为他是当兵的出身。他笑笑说,那是在单位里参加民兵时发的服装,衣服好好的不穿有些可惜。年近七旬的他一点都不显老,精神得很,平时最爱摄影,一张张照片的背后记录了城市的发展。

谢柏良住在屯溪珠塘社区华山岭巷,老家在上海,1960年随支内建设的父母到屯溪生活,初中毕业后在新安江饭店当了一段时间服务员,1966年招工进岩寺化肥厂,1983年因父母年纪大了调回屯溪,在徽州饭店工作三年后调到华山宾馆,直到2008年退休。

虽然工作时干安保,看上去有些“大老粗”,但他也喜欢细致的玩意儿,比如摄影。“其实我年轻时就喜欢摄影,只不过那个时候照相机还是个稀罕玩意,问人借都怕弄坏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的同事送了我一台日本进口的傻瓜相机,一直用到快退休。以前都是用胶卷,后来慢慢地胶卷淘汰了,相机也更新换代了。”2009年在深圳工作的儿子给他买了个佳能牌的卡片式数码相机,“我都叫它随手拍,小小的带着很方便,到现在还可以用。”说着,谢柏良从房里拿出小巧的卡片机给记者看。如果说之前的爱好只是自娱自乐,上不了台面,那么真正入门摄影要从五年前说起。“2012年老伴去世,心情也不太好,朋友介绍我上老年大学。一个人反正也没什么事,我就报了摄影、诗词班,既可以打发时间,也跟我的爱好相吻合。”既然正式学摄影,就该有个正儿八经的机子,儿子陪他到香港旅游时又给他买了台索尼专业相机。“以前纯粹是爱好,自从上了老年大学,有老师进行系统性地专业讲解,学到了不少摄影知识,班上同学也经常组织外出采风,既融洽了感情,也在实际操作中互相取长补短。”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相机越来越高级,也不用买胶卷,不用到照相馆洗相片,一根数据线就能把影像传输到电脑上,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想怎么修改就怎么修改,谢柏良笑着说这些年是相机陪伴着他,丰富了他的业余生活。

照片定格城市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这些年,谢柏良用镜头拍摄了很多黄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这是当年湖边的翻板坝,那是正在建设中的月潭水库……”拍摄过程中,他感受到乡村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以前到农村里都感觉到处是脏乱差,现在就明显不一样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比一个漂亮,也干净。”去年,他还加入黄山市摄影家协会,希望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美好的一面和前进的步伐。

对爱好四处摄影的他来说,五年来眼中城市最大的变化就是交通发达。“先说近的,公交就很方便。我出门坐5路公交直接到老年大学,坐21路高铁专线直达高铁站。再说远的,每年立冬以后到清明前夕我都要去深圳儿子家住段时间,以前都是坐火车,晚上九点出发一直要到第二天下午四点才到,买张卧铺票在火车上睡一晚。前年高铁开通,只要8个小时就可以到深圳,节省了不少时间。”

新闻推荐

黄山中路大变样

①②图①为1980年代的城区主干道黄山中路,道路狭窄,机非混行,路面车辆很少,也没有隔离栅栏,行人穿街可过。图②为经过改造后的黄山中路,路幅宽40米,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分开,建成了黄山首条地下...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