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优化产业结构 强化污染防治 徽州区绿色“杠杆”撬动生态富民

黄山日报 2017-08-05 13:04 大字

本报讯近年来,徽州区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项目、丰乐河综合整治及水污染治理,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三大革命”,不仅提升了城乡“颜值”,更让百姓尝到了生态建设的甜头。

夏日时节,走进潜口镇澄塘村,只见村容整洁、碧水盈盈、蔬果飘香,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去年,村里争取新安江保护试点项目,投资12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工程,在实现村庄生活废水统一收集、集中净化处理的同时,对包括莲花塘在内的4口当家塘进行了清淤整治,一池池清水成了流动在村民家门口的生态景观,也为村庄发展积蓄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村民汪祖淳看到“家门口”的变化喜上心头:“没有处理污水以前,老百姓脏水往门口倒,一到夏天气味特别难闻,通过污水集中处理以后,老百姓也自觉起来了,村里干干净净,大家都满意得不得了。”通过环境整治,村民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人人讲卫生、讲公益、讲文明的社会风气。

生态的变化不仅让环境宜人,更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催化剂”。眼下,村里成立了潜口镇田野家庭农场,在大户示范带动下,玫瑰花基地、生态桃园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0多亩,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达百万元。今年,该村被列入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将集中项目资金投入,打造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美丽新澄塘。村党总支副书记鲍玲萍坦言:“生态好了,我们就想把好的生态优势变成好的产业优势,现在我们的玫瑰花基地、生态桃园基地都是特色富民产业,我们要把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从乡村到城市,从河道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再到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城乡污水处理,徽州区共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项目41个,区、乡(镇)、行政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全面覆盖。与此同时,该区投资5.66亿元,完成丰乐河一期、二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生态长廊绿化面积16.5万平方米,水面景观720亩,增加湿地56亩。目前,丰乐河整治三期项目已经启动,对沿河15户工业企业实施退城入园,全面关停搬迁。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丰乐河水资源环境,实现年减少废水排放723.35万吨,年减少排放COD(化学需氧量)7233.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68.73吨。经过多措并举、长抓不懈的综合治理,丰乐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徽州区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污染防治、发展生态经济,徽州大地城乡面貌、生态环境、群众生活不断改善,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普惠民生的最大福祉。

·江涛张科·

新闻推荐

明代万历《太平县志》新鲜“出炉” 是太平县历史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本志书

重新出版的明代万历《太平县志》本报消息记者赵天彪报道8月2日,黄山市黄山区多部门经过两年时间的携手努力,一本明代万历《太平县志》(原太平县现为黄山区)新鲜“出炉”,并正式出版发行。据悉,明代万...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