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翁用镜头记录合肥变迁
76岁的王永祥老家在安徽寿县,喜好摄影。1979年他从部队退伍转业来到合肥,从事医药监管工作直到退休。2005年退休后,他走遍合肥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城市变迁,同时购买报纸刊物,剪贴装订成册,留下了珍贵而独特的“合肥记忆”。
材料丢失,决心好好收集资料
王永祥1945年10月出生于寿县双庙集,1964年12月到辽宁海城参军。1979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合肥,从事医药监管工作,直到2005年退休。
谈起自己注重积累资料和照片的原因,王永祥解释,1969年,他把在部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获得的五好战士奖章、证书、技术能手奖章等荣誉,都寄回农村老家,结果全部丢失了。后来,王永祥只在妹妹家找到自己以前寄回家的两张照片。从那时起,王永祥就有了想法,以后工作时一定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和保存。“我收集最早的一张报纸是1959年9月21日的《中国青年报》,收集最早的杂志是1956年的《大众电影》。”王永祥说。
工作中,王永祥养成了爱剪报、摄影留存资料的习惯。退休后,他的材料收集热度不减,并装订成本,最终收集了38本摄影集,183本剪报。
走街串巷,记录合肥点点滴滴
9月12日下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王永祥的家。精神矍铄的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翻开一本寿县的摄影集,里面有王永祥在老家寿县的采风照片,包括寿县县政府、老县衙、招待所、城西湖、寿县东门、寿县一中、二中、寿县城墙等照片,“这些照片上的场景和建筑有的现在都没了,有的建筑经过改造,也不一样了。”在与老伴相识的瓦埠镇,王永祥专门拍了老街、新街作为对比,并把这些照片细致地贴在纸上装订成册,作为对故土和青春岁月的怀念。
2005年退休后,合肥的长江路、天鹅湖、大蜀山、卫立煌故居、安徽大学(龙河路校区)等地,都留下了王永祥拍摄的足迹。他退休后头几年的每个周末,几乎都要外出拍照。
王永祥拍了7本关于“合肥记忆”的摄影集,照片包括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等省直机关,以及包公祠、科学岛、女人街、银河公园等。在“合肥记忆”第七本里,他还收集了合肥的机场、交通站点、航运等照片。“当时听说骆岗机场要搬家,我赶紧去抢镜头。”回忆起拍摄这些照片的经过,王永祥如数家珍。
除了拍照,王永祥还前往大钟楼的书报摊,搜集合肥各类报纸,剪贴收集,与照片归类,为合肥的变迁留下影像、文字材料。“我收集的有关合肥的报纸已经装订了20多本。”王永祥自豪地说。
随着年龄增大,王永祥这几年外出拍照少了,但依然继续做好资料积累工作,给子孙留下照片,“让他们今后没有遗憾,知道从前是什么样子,后来是什么样子。”王永祥说,合肥是他的第二故乡,希望尽己所能介绍合肥,宣传合肥。余海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许佳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早春三月,江淮大地春风拂面,安徽又迎来了最美的时节,春游江淮正逢其时。3月23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寿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