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看牛 文物篇
来年就是牛年。作为传统的农耕社会,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牛一向是勤劳的象征。鲁迅先生就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流传。今天,我们选择一些文物中牛的形象,一起在苍茫历史长河,寻觅“牛影牛踪”……
◇商?“亚长(zhǎng)”青铜牛尊
2001年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此尊整体作牛形,是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牛身满饰龙、鸟、虎、象等各种动物形纹饰。造型奇特瑰丽,纹饰繁缛精美。牛面部铸铭文“亚长”。亚长是商王朝南部“长”国的部落首领(亚是官职,长为墓主姓氏),是商王朝地位仅次于妇好的军事将领。
这件青铜尊仿水牛制成,栩栩如生的造型体现出工匠对水牛特征把握的精准性,也是当时殷墟气候的直接反映。更为重要的是,通体遍饰神性动物纹样的牛尊,不仅仅是一件祭礼的酒器,更是殷商时期人神沟通的媒介,担负着沟通天地的神圣职责。
◇商?牛形铜觥(gōng)
商代牛觥是商晚期青铜盛酒器,1977年在衡阳市蒸水北岸包家台子出土。该牛觥长19.8厘米,高14厘米,壁厚0.2厘米;
觥为酒器,牛首及背为盖,腹内盛酒。颈部为流。此牛的头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主纹中的凤鸟纹、夔纹、兽面纹以及立虎提钮,无不透出一种力的神秘与震慑,具有明显的商晚期中原青铜文化的特点。而牛觥无论是器形还是尺寸比例,都极为写实,与中原文化倾向象征和图案化明显不同。牛觥的整体造型敦实中不失精巧,凝重中透出秀丽,当为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结合的杰作。
◇商?“司辛”石牛
“司辛”石牛1976年出土于殷墟妇好墓。高14厘米,宽25厘米,圆雕,牛呈跪卧状,头部前伸,微昂首,双角后伏,双耳后抿,耳上有孔,细眉方目,额部阴刻菱形纹,鼻长且上卷,张口露齿,下颌阴刻“司辛”二字,“辛”是妇好死后的庙号,因此,这件石牛可能是商王武丁馈赠给妇好的。
妇好墓出土玉器中,有一类上刻有文字,多为祭祀、礼仪等铭辞类,以及方国名、族名入贡和战争之类。
◇南北朝?牛头鹿角形金步摇
1981年出土于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马头牛头各一)。这类饰件也被称为“步摇”,像簪、钗一样插在发际,但饰以金玉质地的垂挂装饰,佩戴者在行走时一步一摇,故名“步摇”。据学者考证,这两件具有浓烈草原特色的金步摇应该为4世纪慕容鲜卑的遗物。
◇西汉?五牛铜枕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长70厘米。滇文化中牛与人的关系很密切,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和财富象征,此器形似马鞍,左右两端各铸一圆雕立牛,一侧浮雕立牛三头。青铜枕是滇国特有器物。
◇西汉?七牛虎耳铜贮贝器
此贮贝器器身作筒形,中束腰,腰部有对称虎形耳一对。器盖上铸七牛,其中六牛环绕于器盖边缘,一牛伫立于青铜鼓上,耸然独出于众牛之上。其造型健壮威武,闪烁着夺目的艺术光辉。
◇战国楚?错银铜卧牛
1956年安徽省寿县出土,长10厘米、高5厘米,作蟠伏顾首状,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腹下刻有“大府之器”铭文。《周礼·天官·大府》职云:“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颁其货于受藏之府。”“大府”是王室掌管财币货藏的机构,是王室府库的官长,掌管四方向王室进贡的“货贿”,同时在王进行赏赐时负责从府库中搬取、清点赏赐品。此器当是大府所藏专供王室使用的器物。青铜卧牛为席镇。古人跪坐于地、床、榻等,上必铺席。为了避免起身落坐时折卷席角,需要重物将其四隅压镇。《楚辞·九歌》有“白玉兮为镇”的诗句,但考古发现中以青铜镇居多,极少见到玉镇。
◇春秋?牺尊
春秋晚期晋国青铜盛酒器。1923年,人们在山西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浑源彝器”青铜器群,引来村民和古董商哄抢,其中牺尊也险些于1948年被偷运于海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堪称上博镇馆之宝。
◇唐?十二生肖陶俑之牛
中国早在商代已用十天干、十二地支记日;汉代把12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称“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其后,生肖与人的命相结合,逐渐神秘化。至南北朝时,民间始用生肖俑随葬,以压胜避邪。到唐代,铜镜、金银器及墓碑上常有十二生肖形象,墓葬中出土的生肖俑亦较多。其造型一般有三种形式:人抱生肖动物、人身兽首、生肖动物趴于人头顶上。这组十二生肖俑为兽首人身立俑,造型端庄,生动传神。
(师铤 整理)
新闻推荐
抓机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聚合力发挥辐射带动效应 寿蜀产业园同心共进谱新篇
为推动南北优势互补、加速皖北发展,2012年,安徽省启动南北共建园区工作。作为合作园区之一,寿蜀产业园充分发挥合肥市蜀...
寿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