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淝水之战相关成语与典故的异同 楚仁君

淮南日报 2020-08-05 07:44 大字

“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李白在诗中描述的秦晋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统一政权的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一系列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于淝水(今安徽寿县瓦埠湖一段)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万前秦军。占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因此衰败灭亡。东晋则乘机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黄河边上,从此数十年间再未受外族的侵略。此次战役,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淮夷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这样说,淝水之战有力地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中原沦陷”、“五胡乱华”之后得到喘息安定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历史总是这样诡谲怪诞,变化无常。玄妙莫测的秦晋淝水之战,一度让古今中外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历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万般难究其因,始终是一个难以破解的神奇的历史事件。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颠覆了世人对于战争精神和战略战术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中,曾经两次提到秦晋淝水之战,与楚汉成皋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等中国古代著名大战相提并论,等量齐观,以此为例证,阐述革命战争的战略防御问题和抗日战争中以劣势对优势的战术应用问题。秦晋淝水之战的胜负,几乎完全决定了中国历史未来的走向,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其双方的兵力悬殊之大和战略计策的使用,被美国西典军校奉为经典,明确记载在了中国的战争史上。

同样载入史册的,还有秦晋淝水之战中诞生和遗留下的成语典故。笔者曾做过粗略统计,与此场战役直接关联或间接相关的成语典故,就有“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围棋赌墅”、“东山再起”、“成败在此一举”、“草行宿露”、“功败垂成”、“过目不忘”、“矫情镇物”、“屐齿之折”、“乐而忘返”、“卑躬屈膝”、“天壤王郎”、“徒乱人意”、“敌众我寡”、“一草一木”、“踉踉跄跄”等近20条。其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围棋赌墅”等成语典故,在中国文学史及文化史上影响巨大,交战双方的主人公苻坚、苻融、谢安、谢石、谢玄等人物的事迹也因此得到广泛传播。此中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故事,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使用频率最多、传播范围最广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的广泛传播,使得秦晋淝水之战的发生地淮南寿县备受关注,寿阳、淝水、八公山等一山、一水、一城也因此蜚声海内外。

这些成语典故都具有历史的源流性,真切、客观地反映了1600多年前那场以一当十、气壮山河的秦晋淝水之战的历史场景和真实故事。也就是说,这些与秦晋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与典故都是“于古有徵”的。同时,这一部分成语或典故自从它生成后,是以“经典”语汇的身份一代一代被传承下来的。如“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徒乱人意”等成语典故,均出自于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像“东山再起”、“矫情镇物”、“功败垂成”等成语典故均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论》。还有像“风声鹤唳”、“卑躬屈膝”、“天壤王郎”等成语典故,均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玄传》、宋魏了翁《江陵州丛栏精舍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等古代典籍。判断与秦晋淝水之战相关成语与典故之间的异同之处,前提是首先要明确成语主要源自于历史文献,也就是现存的书面语的实证。而判断这些相关的语词是否是典故,主要看它有没有故事。这些与秦晋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典故的共同特点是,形式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意义上又有典故的内涵,兼具成语与典故的双重属性。因此,前文中提到的与秦晋淝水之战相关的词语中既可以称作成语,也可以叫做典故。除此之外,像“乐而忘返”、“一草一木”、“踉踉跄跄”等词语应列入成语的范畴。

新闻推荐

爱心捐赠暖人心 同心携手战汛情

本报讯8月1日,市民政局、市慈善协会向寿县捐赠防汛救灾物资仪式在寿县举行。副市长邬平川及市民政局、寿县负责同志出席。...

寿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