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都绝唱 楚仁君
对于三千年前创造了辉煌历史的楚国,今天的人们已知之甚少。它一度是世界上第一大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都诞生在楚国广袤的土地上。它不仅是华夏大地上文化最灿烂辉煌的诸侯国,也曾经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然而,这一切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烧毁了各国的史书文献而沉埋于地下。关于这个伟大王国八百年的历史,关于它创造的种种文化成果,渐渐被人们遗忘。楚国的历史被风干成了《春秋》中的寥寥数语。
值得庆幸的是,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中国的考古学家陆续在寿县发现多处楚国遗址和墓葬,这个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王国,渐渐显露出它独特而迷人的面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寿县相继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楚金市等珍贵文物,让世人第一次目睹了楚国文物的风采。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研究、寻找工作的逐步深入,考古学家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的相互应证获得惊人发现,证实寿县就是楚国郢都寿春所在地。
在楚国八百年历史上,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曾有丹阳(今湖北枝江市)、郢都(今湖北荆州市)、鄀都(今湖北襄阳市)、鄢都(今湖北襄阳市)、陈都(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阜阳市)、寿春(今安徽寿县)等7个都城,其所迁都邑之多、迁都之频繁,是周初其他诸侯国所难以比拟的。楚人有将都城命名为“郢”的习惯,因此楚国几乎所有的都城都被称作“郢”。寿春也不例外,《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六书故》亦云:“郢,楚所都,楚考烈王自徙寿春,亦命曰郢。名虽同而地则异也。”
寿春是楚国最后一座都城。当时,楚国虽然已呈强弩之末、师老兵疲之势,但在都城的建造上仍不失帝都风范。郢都寿春城规模宏大,格局规整,通过考古发掘探明,寿春城遗址南北长约6.2公里,东西宽约4.25公里,总面积达26.35平方公里。考古发现,城外有护城河与芍陂(安丰塘)和淝水相通。在城的东北部,有多处建于夯土台基之上的大型建筑基址。
楚郢都寿春城包括考烈王城和南城(春申君城)。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废寿春县在县西四十里,考烈王徙都寿春,城即考烈王所筑;西南小城楚相春申君所居。”明嘉靖《寿州志》说:“废寿春城在州西四十里,晋修为淮南郡,内有楚王祭淮壇,《六典》曰安丰军(宋时其地属安丰县)、古寿春。”清光绪《寿州志》云:“废西寿春县,在州西南四十里,一名楚考烈王城,城中有祭淮壇,其东北隅有棘门(即戟门,君王居处为禁区,门前列戟以为警戒)。”清嘉庆《凤台县志》以为“废西南寿春县在今州城西南之丰庄铺,值淮水东北处”,“黄歇(春申君)死所也”。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兵60万灭楚,俘负刍,时仅18年。考烈王城为土筑,近水曲,因当时国力衰落,内外交困,宫室的营建殆不可能宏伟壮丽,继以兵燹,又经历两千余年风摧水击,陵谷变迁,终于湮没于泥土之下。
南城又称廓城,为楚徙都寿春后扩建之城。清光绪《寿州志》引用《水经注》论证说:“寿春县故城,亦曰南城,即今州城其外廓,包至今东陡涧,并淝水而北,至东津渡,又并淝水而西,尽于大香河入淝处……其地绵延曲折三十余里”。南城当年究竟有多大?其确切界址因城垣夯土倾圮,年代久远,难以勘定。但根据出土文物分布状况与现代高空遥感摄影分析,其规模确实不小,当是楚国贵族将吏、士庶工商聚居的地方。因此,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曰:“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南城与考烈王城东西相距约19公里,连同错落其间的屯营、吏治等诸小城,构成庞大的郢都寿春城,最多时人口达30多万,成为战国时期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城市。
“昌唐无复浯溪颂,哀郢常多楚泽吟。”郢都寿春是古老楚国的煌煌巨作,它见证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从繁盛走向腐灭的历程,成为八百年楚国的葬身之地,真是鸣乎哀哉。郢都寿春,是八百年楚国留下的千古绝唱,振聋发聩,袅袅余音,在时光的隧道中久久回荡。
新闻推荐
随着寿县2020年春学期学生陆续返校复课,寿县公安局结合全省春季开学返校和校园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立足职能,警校联动...
寿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