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们 黄丹丹

淮南日报 2020-03-19 00:31 大字

过去,在我心里,把人分类为“我们”与“他们”。“我们”是与我有关联的人,我的家人、朋友、同事;“他们”则是与我缺乏联系的人,譬如快递小哥、公车司机与电视新闻上才能见到的那些人。“他们”与“我们”,远远地隔着,我仅尊重,并无太过关注。

但如今,我发现自己过去对人的分类,真是蠢极了。这个世界上,不仅是每个人都相互关联,并且所有的事物都相互牵连着。整个世界都以微妙的联系方式紧密地咬合嵌连着。颠覆我以往认知的,是新冠肺炎引起的这场疫情。

情况一天天发生变化。除夕前夜,我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及相关科室的人员连夜加班,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除夕晚,全县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都接到了停止休假的通知。从那天起,设在我们单位的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就开始了昼夜无休的持续工作状态。

直到今天,寿县作为一个有着一百四十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疫情报告一直为零。为“零”而战的,是一群平凡的人。但这些平凡的个体们,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的时候,就合力成了伟大的英雄!

一位婚礼订在大年初八的乡镇卫生院护士,取消了婚礼,主动要求去卡点值班。一位退休后被返聘的老主任医师,主动请缨,投身防控一线,并将平日积攒下的3000元钱捐作抗疫基金。一位在武汉创业的企业家是位每逢年、节假日都要回寿县陪伴母亲的孝子,这一次,他却说,为了不给家乡政府添麻烦,他就留在武汉不回家陪母亲过年了。我把安徽向全省人民发出无偿献血的倡议书的链接转发到单位工作群,不到24小时,便有92人报名。采血车到时,一些没有及时关注到群消息而未报名献血的同志,临时加入了献血的队伍。“我们”的鲜血,会流入“他们”的体内,“我们”与“他们”是血脉相通的。

我想起我县援助武汉的一位医生的话,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把上班的地点从县医院转移到了武汉方舱医院。要说英雄,我觉得家乡所有的医务工作者与参与抗击疫情的工作人员都是英雄,我们卫健系统工作人员一直在持续工作,他们更辛苦!”

“我不是英雄”,但,所有人都是英雄。我在采访这位医生时,曾问他到疫区,面对那么多具有极强传染性的患者,怕不怕?他说:“一开始,还是会有些忐忑的。不过来了,就不怕了。到了这儿,就想多做点什么。”这句话太熟悉了。不仅这位医生说过,报名去卡点的党员志愿者们说过,悄悄捐献物资的海外亲友也说过,甚至正经受苦难的武汉市民也这么说。

我电话采访一位为医疗队提供生活保障的武汉防疫工作者。他说了一句令我瞬间泪目:“我们武汉的大多数人甚至认为是武汉拖累了全国人民。”我被这些所有身处困境与危难,还能做到保持积极心态应对灾难并保持热情感恩他人的武汉人感动。

爱来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在方舱医院工作的这位医生也常常向我传递他的感动。他说每天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班车,因为医护人员虽然下班时间是一个点,但下班后因消毒需要,得分批出舱。这就造成了时间差,很长的时间差。班车司机需要漫长等待,他有次出来很晚,对司机抱歉说让他久等了。司机说,你们辛苦了,你们来帮我们的,我们等多久都不辛苦!有天,安徽支援队中有位队员生日,队友订了蛋糕。蛋糕店并没有开门,但店主得知这是援鄂医务人员的生日,便亲自做了蛋糕送给他们,坚决不收费。

“他们对我们的感恩,令我非常非常感动!我经常感觉不是自己帮助了他们,而是他们帮助了我,他们的乐观、坚强与感恩,令我对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人与人的关系有的新的理解。我觉得,来武汉、进方舱,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这个经历,净化了我的内心。”这位援助武汉的医生说得很诚挚。他说,人与人之间纯粹的真诚与友爱,在这里是常态。大家都很积极,都相信疫情很快会过去。亲历者能够证明,真情不是被排练的出来的。

“我们与他们,是彼此需要,并互相温暖的。”在一次采访中,管医生这么说。我也这么认为。我们与他们,融为了“我们”,我们同在,我们一起在战斗。

新闻推荐

家门口就业路子宽

“年后我们就来上班了,厂里给我们发了口罩,上班前进行消毒,一天工作8小时,每月能拿到4000元工资。”2月29日,在位于淮南市寿县...

寿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