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村里做豆腐

新安晚报 2020-01-21 10:57 大字

1月13日下午1点多,在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大泉村,55岁的豆腐非遗传承人胡学兵又开始用传统技艺制作豆腐了。

大泉村是中国豆腐村,千百年来,该村以做豆腐为主业,几乎家家户户种豆子、做豆腐、卖豆腐,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我们都是每天下午制作豆腐,制作过程有近十道工序,需要两个多小时时间,现在到年关了,客户需要的量大了,制作时间较平时要多出一个多小时。”胡学兵说,他是家族第四代豆腐技艺传承人。

对于做豆腐,胡学兵有自己一套绝技。从豆子变成豆腐,在传统豆腐制作工艺中,黄豆浸泡时长、磨浆加料节奏、煮浆火候大小、点卤速度快慢,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豆腐口感和色泽。在小小的豆腐坊里,胡学兵像一名舞者,眼到、手到、心到,在一连贯的动作翻转中,一块白嫩的豆腐就神奇诞生了。

豆腐谐音“都福”,也就是都有福的意思。伴随着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必备豆腐这道美食。胡学兵与妻子李文帆、儿子胡志东更加忙碌,每天加工干豆子达200多公斤。

俗话说,天下行业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过去做豆腐打浆要人工磨豆子,现在改用机械磨豆子,人也没有多苦了。”胡学兵说,1988年出生的儿子胡志东以前不愿意跟他做豆腐,儿子在省外跑过长途运输、干过建筑工程,创业闯荡一圈之后,发现也没有赚到钱。伴随着淮南豆腐美誉度不断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旅游业大发展,儿子觉得与其什么都做,不如专心做一件事,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发扬光大,让淮南豆腐走向世界。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豆腐的传统制作技艺,胡志东还通过手机视频网络直播,将父母制作豆腐的技艺进行传播。

“我们每天制作有上千斤豆腐,晾上一夜后,第二天早晨,我们父子俩分别骑着机动三轮车往县城和市区客户那儿送。”胡学兵说,家里现在的两间小作坊只有30多平方米,等将来条件再好些,他想把作坊扩大,增添些新设备,除了做豆腐,还想多做些豆干等豆制品,品种多些,收入也会多些。

陈彬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张安浩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一场特别的扶贫“交易”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扶贫消费购买“爱心鸡”

本报记者李严2019年12月28日下午,在寿县隐贤镇牌坊村委会门口,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时而还伴着阵阵鸡鸣声,好不热闹,可这却不是...

寿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