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探寿春古城

江淮时报 2019-12-13 11:25 大字

□徐玉向

城墙的灯火如夜空一串璀璨的明珠,一头连着越来越模糊的通淝门,一头紧紧追随着我们慢悠悠的脚步。

白天的微雨一扫冬季空气中的寒与燥。玄天高远,古城如蟒,城外护城河泛着幽幽暗光,城内只见灯光散落。一时,唯有慕名而来的我们趁着集训班晚饭后的间隙,用慢悠悠的脚步在古城上前行。

每向前一步,通淝门便远一分,我的眼前却呈现出几千年前一群赤着双脚、衣衫褴褛的淮河流域的先民们在修筑城池的影像来。他们握着极为简陋的工具,为了心中的家国劳作不息。或许冒着一整天的绵绵冬雨在赶进度,直到晚间也没有停下来。他们置身在火把的照耀下,或根本连火把也没有,在黑暗中用彼此熟悉的喘息声相互鼓励、相互督促着、摸索着垒起一块块冰冷而沉重的砖石。

又逢十一月,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场著名战役就发生在我们的脚下。这城墙之下,与我们仅一墙之隔的护城河便是那曾经让前秦士兵闻之丧胆的淝水。或许是经历了那场曾左右了华夏格局的旷世之战,淝水自此便沉默至今。

当我踏上通淝门的第一个台阶就开始怀疑,这阶上的砖石为何丝毫不见岁月的痕迹?这雕梁彩绘、重檐歇山哪有春秋战国的影子。同行的同学笑着说除了城墙是宋朝的,其余都是近年修复的了。

当年跻身全国七大都市之一的寿春为何迁址?自宋之后这座城又经历过什么?我想,这一切也只有数里之外奔流不息的淮河才清楚吧。

同学转述了他的一位家在寿县老城的同学说过一个故事。1991年淮河的洪水围住了县城,城墙之外一片茫茫,城墙之内洪水肆溢,高考的学子们在我们脚下的这座城墙上完成当年的试卷。

1991年,我还在读小学,两百里外的老家距淮河仅几里远。夜晚,父亲常和其他党员连夜守在大堤上,母亲带着外婆和我们几个小孩住在山坡上的简易帐篷里。白天上学的路上皆是一辆接着一辆驮满家具和粮食的小四轮,隆隆的机车轰鸣声几里外都能听到。此事虽已过去近二十年,记忆仍然深刻。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宾阳门。城楼入口处题着“寿域”,一把铁将军守着门。没想到下城时的阶梯异常不平整,大有重回历史沧桑之感。

待走进城门时,五排大石板居中铺成的路延伸进瓮城,居中的一排已被马车磨成了一道道光滑而清晰的石槽,分明残留着白天的雨水。

进入瓮城,两辆电瓶车开着大灯缓缓从我们身边经过。仰首四望,城楼上红旗荡荡,彩灯明灭,城垛中探下一丛丛绿藤,天幕也仿佛一伸手就可摸得到。

新闻推荐

“好政策”点亮“脱贫路” “新梦想”领读“致富经”

“几年前,我家还挣扎在贫困线上;现如今,我已是养殖合作社的带头人。”提起自己的“致富路”,寿县众兴镇新店街道东郢组村民马...

寿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