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区与寿县“结对子” 引导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 丰满农民“钱袋子” 丰富市民“菜篮子”
皖西大白鹅、阳光玫瑰葡萄、空心菜等寿县当地特色农产品不到几个小时,就从田间地头到达合肥各大超市,成为合肥市民餐桌上的美味菜肴、香甜水果……在结对帮扶寿县脱贫过程中,蜀山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引导寿县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业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的“钱袋子”和市民的“菜篮子”连接在一起,实现增收脱贫,闯出共建共享的新路子。
推动建设农业产业合作社
近日,在寿县刘岗镇谢墩村葡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7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孙显平正在大棚里清理西瓜藤蔓。他的老伴站在一旁,精心整理着架子上的葡萄藤。“我年轻时摔坏了膝盖,不少工作干不了,孙子要治病,家里经济条件差。”孙显平告诉记者,“自从村集体土地流转,成立葡萄产业合作社后,我能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每月能领到2000多元工资,每年还能按照每亩地600元的标准领到土地流转金。”像孙显平一样,目前谢墩村十余个农户在该葡萄产业合作社上班,其中3户为贫困户,他们目前的收入都很稳定。
2018年,在蜀山区政府333万元扶贫资金扶持下,谢墩村流转村民土地45亩,修建水渠等基础设施,建成葡萄生态农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目前,合作社建成大棚60个,栽种优质葡萄6700株。“原来家家户户各自种水稻,体量小、机械化水平低、种植成本高。一亩地一年也就赚七八百元,现在可不一样了!”谢墩村村支书孙福余告诉记者,大棚建成后,他专门找到村里农业能手李和冬,请他出山,承包下来搞经营。双方商议后,决定打造葡萄种植园,形成旅游、观光、采摘一体化的基地。
“合作社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带动越来越多农户种植优质葡萄,形成产业辐射。对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我们签订带动协议,负责技术培训和统一供苗、回收产品,把优质葡萄作为全村的拳头产品。”孙福余如是说。
特色农业鼓了农民“钱袋子”
蜀山区结合城市消费需求,帮扶寿县贫困群众开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并帮助他们对接合肥市场,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
记者来到寿县刘岗镇塘面村小冲村民组绿丰蔬菜基地看到,扶贫干部沈光胜正带领农户们整理刚从地里摘下的空心菜,一旁的空心菜已经堆放了两三米高、十多米宽。“蔬菜还没整理好,我们就接到合肥大超市的订单哩!”说起特色农业给村里带来的变化,该村村支书李泽海介绍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让贫困户对脱贫更有信心了!”
2018年,塘面村利用蜀山区的帮扶资金,建立面积60余亩的种植基地,又请来农业能手沈光胜,承包土地,开展特色有机果蔬种植。因为品种优、施肥好、管理到位,塘面村种植的空心菜、茼蒿、葡萄等蔬果品质好、口感佳。
把产业“扶上马”后,扶贫干部还变身“销售员”,帮助对接市场。如今,该基地已成为合肥市合家福、永辉、世纪华联等连锁超市的长期合作商,下一步还准备申请“三品一标”,打造地理标志和地域品牌。
特色农业扶贫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绿丰蔬菜基地带动塘面村20个贫困户就业,每户贫困户每天的收入从60元到80元不等。基地刚成立一年,除去土地租金,基地还上交给村集体6.16万元利润,村集体将其中3万多元作为土地流转金分给农民,剩余的分红,带动农民增收。
据悉,自2017年以来,蜀山区先后提供3500万元资金,专项帮扶寿县炎刘镇等5个镇重点贫困村的15个产业扶植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农业产业扶贫,搭台建立农业合作社,让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唱戏”,盘活了农业经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
·朱琛琛 刘晓朦 本报记者 朱震宇·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寿县隐贤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治污、治乱、拆危、改厕+提升”的整治思路发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牌坊村...
寿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