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行 □戚佳佳

蚌埠日报 2019-07-18 10:25 大字

欢腾的鼓乡崔固成摄城墙

那一日是六月中旬,一行四人来到古城寿县。

寿县的古城墙与我脑海中的样子是有明显区别的,我原本以为它该是陈旧的,锈迹斑斑,缺一拐,少一块的,可在我眼前的,明明是崭新的,各个隘口和墙体都保持了完好无损。这哪里还有锣鼓喧天,战马齐鸣的景象。我试图去设想那些攀援的扶梯,以及滚木礌石,万箭齐发的场面,却总是被眼前这大好的,有几分鲜亮的城墙所迷惑。此时,阳光甚好,与城墙相对的护城河水清清,树木葱绿,就连城墙下卖西瓜的大喇叭的叫声,也是爽脆而润滑的,哪里还需要翻阅战争的痕迹。

这城墙以及不远处的护城河,本也只是适合古人的防御工事,对于现如今的子弹大炮导弹,以及天上飞的,地上蹿的,都已成了摆设。那么,好吧!我们就假装站在这长长的古城墙上,听到了战鼓喧天,喊杀声振聋发聩的沸腾景象。

看到这城墙上的青砖,不由得又想起临涣人至今还为之耿耿于怀的一出说词。据传,这寿州(即现在的寿县,编者注)城墙上的砖本该是用来建造临涣城墙的,只不过因为其中一个头对家乡寿州城墙的心心念念,便来了个鱼目混珠,当然,不能说偷梁换柱,因为只有运来,没有运回。于是寿州的城墙就是青砖,而临涣的城墙却只是泥土夯砸而成。所留下的便是缺胳膊少腿的模样,更有甚者,若没有当地人铺垫解说,哪里会想到那断断续续,坑坑洼洼的土坝子就是当年的城墙?如今看着这寿州城墙,再想起临涣城墙,不禁想笑。尽管那只是私底下的,甚至是有点一厢情愿式的揣测。两下比较,若传言是真,姑且不去想当年之情势,但就今日来看,都是我华夏圣地,一衣带水,无论砖墙,无论土墙,不管站着,不管坍塌,都已融入这日月星辰,时代春秋,万世盛景中。

刘安

有一种传说,是刘安与其他七人修炼成仙,驾鹤西去。

而眼前这刘安之墓,足有一小山之巨,山上树木葱茏,草木肥硕,如此之所,说是一大土包,也不为过,毕竟与山还是存有距离。当然,说是墓,似乎有点奢侈,于墓而言,就显得巨大了。刘安乃自缢而亡,恐怕他的身后事也不会过于奢华,但毕竟曾经是一个王,汉室同宗,汉武帝也不会太委屈了刘安吧!

不过,当我们围着这个山包走了一圈之后,面对如此空灵般的静寂,幽深,杂草丛生的小径,我不禁感叹,要是我一人行至,心里必定会胆怯。尽管有小鸟吟唱,虫音袅袅。不知道刘安的尸骨安于哪一隅,不知道这世间是否真的存有灵魂,而我的足音是否会惊醒泉下人!

这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刘安,本可以凭着自己的才学过着逍遥自在,安枕无忧的生活,可他偏不安现状,心存仇恨,臆想颠覆。想当初,他以半日时间挥毫而就《离骚传》,是何等的才情,汉武帝刘彻看过之后,竟是赞不绝口。只可惜汉武帝所推行的治国方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他皇叔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真可谓南辕北辙,相去甚远。

而刘安对于其父刘长之死,亦是耿耿于怀,一个难解的“死结”,终难放下。于是,刘安广置门客,积蓄力量,以备有朝一日篡权谋反,报仇雪恨。但最终刘安也难逃他父亲的宿命,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当他的门客雷,门客伍被相继告密,最后更可笑的是,连他的孙子刘建也蠢蠢地跳了出去,跑到长安告密,这无疑是在朝他爷爷刘安的心上狠狠地扎了一刀。

彼时的刘安除了死,还能有第二种选择吗?

这个创立了“无为”的经典之作,这个博学多才,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近代学人梁启超誉为“汉人著述中一流”的划时代巨著《淮南子》的人,这个曾经有门客数千,想成仙的人,在炼制丹药时,却无意中发明了味美滋补的豆腐。

此时,我已无从去揣测和品评刘安的所作所为,他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了。毕竟每个人经历的是非曲直不同,个人信奉的追逐的不同,所处的年代也各有迥异,唯是应予牢记的,为人需有明辨是非的双眼和适时放下仇恨的胸襟,毕竟人生苦短,如果总是攥着过去的恩怨情仇不放,甚至不论其在现世中的对错,一意孤行,必将会谬之千里,于己于人都是大不幸。

所谓为人智慧,不仅仅是才高八斗,更应具有一个能洞穿世事,明察秋毫,睿智的胸怀和眼光。适合自己的,便努力争取。反之,放弃和重启人生的罅口,或许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更适合的前行法则吧!

好在刘安毕竟是一个王,他的归所依山傍水,是一处绝好的风水宝地,这大概也足可抚慰刘安那颗悬浮的心。

廉颇

而相比之下,作为一个逃将的廉颇,在八十多岁高龄,还处于逃亡动荡的人生轨迹中,身后连一座像样的墓也难寻到。一代名将竟落得如此境遇,令人唏嘘不已。

随着导航的指令,我们见到的只是一块黑底白字的指示牌,牌子上写着廉颇墓。可是哪里有墓呢?望着车窗外混杂的绿植,以及空旷的农田上一大丛草垛一般,盘成的一个大圆,我们满心的茫然。难道这就是廉颇的墓吗?

这就是唐德宗在武成王庙供奉的历史上六十四位战功卓著的名将之一,后宋徽宗时又追尊的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忠勇爱国,知错能改,瑕不掩瑜的历史人物、一代名将吗?

身为战国末期的赵国名将,曾经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取得胜利,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又因为勇猛果敢,有勇有谋而闻名于各诸侯。所以,在长平山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长平山之战的九年后,又击退了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把燕都包围了三个月,最后燕国不得不以割让五座城池来求和,而廉颇,因此被拜为相。只可惜,到了赵悼襄王时,由于赵悼襄王信了自己的发小赵括之言,冷落了廉颇,不被重用的廉颇愤然叛国。先是投奔魏国,后又投奔楚国。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国,葬于寿春(寿县古称寿春,编者注)。这墓,就该是廉颇的墓地所在地了!

想当年廉颇是个怎样骄傲的大将军啊!他居功自傲,不服蔺相如的说辞,扬言哪一日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而蔺相如为了保持赵国的平稳,做到将相和睦,不让外敌有机可乘,所谓家不和,外人欺,蔺相如始终避免与廉颇正面相撞,他就一味忍让。蔺相如的大度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最后成为刎颈之交。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廉颇并非是那种只会打仗,逞匹夫之勇的莽夫。他能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着实让人钦佩。

虽然在人生末路时,并未能做到卧薪尝胆,等候时机,为国效力,但对于一个耄耋老人来说,彼时,他内心的柔弱与挣扎,大概是吾辈难以揣度得了的。

只是,想着他这一路的奔波,从赵国到魏国再奔往楚国,这一程,他的奔袭是如何焦心、无措而迷惘,最终,只能横卧他乡,连一个像样的安顿之处都没有。

但即便如此,当年,老将军若是泉下有知,让他喟叹伤怀的大概并非是自己葬身何处,而应是赵国的灭亡,他亡了,赵国也随即亡了。国已破,个人哪里还有安顿之处。

同行的友人说,虎落平阳,假若廉颇早亡几年,假如他在受宠时突然殒命,那么他必定会有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大概墓穴也不会比刘安的差。

也许吧!然而人生没有假设,发生了的就注定是发生了,好在,在后人的心目中,有墓与无墓,心情是一样的。功过是非,缘浅缘深,都已转首成空,每个生命都是这世间的装点,花开花落,此来彼去,只落下匆匆背影……

这世界,注定是后来人的!

此刻,已近黄昏,落日带着它的余温正一点点退去。不禁想起那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新闻推荐

那年,在农场实习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农场实习时那段经历,至今有着挥之不去的忆念。读过大学的人,最渴望的就是实习。因为实习可以使自己所...

寿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