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里春秋 □许 丽

淮河晨刊 2018-08-21 01:21 大字

转过那一排楼角,我看到了我妈。她站在院子里,正弯着腰用刷子聚精会神地刷着柜门,温柔专注的样子就像很多年前给年幼的我们擦澡。她那本就驼了的背显得更弯了,齐整的短发顶又现出一圈“菊花心”。夕阳透过桃树叶细碎地洒在她身上,随着她上下左右而移动,反射出柔和的光圈。这个酒红色的两门大衣柜竟然光亮半新,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悄悄走过去,用手指轻叩衣柜的侧边,柜子发出“砰砰砰”的声响。我妈一抬眼看到我:死丫头,你吓我一跳,快看看,我的老伙伴离开我十几年又回来了,是不是还跟从前一个样?你摸摸,完好无损,就是这个木香味,老家的味道!她那欢喜雀跃的神情,活脱脱像极了一个失而复得宝贝的小孩子。

我妈是个苦命的人。十三岁时我姥娘因病撒手人寰,留下整日在外奔波的姥爷和我妈姐弟五人,最小的闺女还没断奶。长姐如母,尽管姥娘临终前一再叮嘱几个儿女一定要读书,面对着家徒四壁和幼小的弟弟妹妹,我妈不得不告别心爱的课堂辍学在家。自此,十三岁的小姑娘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白天在生产队出工挣工分,收工回家种菜做饭、养鸡喂猪、照顾家小。解放初期的皖西农村,日子一穷二白,肚子勉强能填饱,我妈最愁的就是没有衣服换洗,更不敢奢望能有一个像样的衣柜了。

苦日子难熬,熬着熬着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我妈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就在她和我爸婚期定下来那天,姥爷咬咬牙把门前的那棵树砍了。那是棵粗大的树,还是姥爷小时候放牛时栽下的。自小被送到地主家当放牛娃的姥爷,吃不饱穿不暖,七八岁大的孩子受了委屈无处诉说,这棵树就是他的亲密伙伴。尽管从小吃尽苦头、正值壮年就成了鳏夫、解放后又当上了生产队长的姥爷平日里对我妈他们没有好脸色,可还是用这棵树来给我妈准备嫁妆。山里的秋冬季来得早,岭上的那片枫树林映红了半边天。听说砍树的前一天,姥爷在树下坐了好久好久,瑟瑟秋风不时卷起阵阵落叶和他的衣襟,一包烟草都被抽完了,旱烟袋的铜嘴被烧得滚烫。

老队长家的大闺女出嫁了!嫁妆是当时最时兴的小“四抬子”——一个两门衣柜,柜门上雕刻着龙、凤,红花绿叶,繁复的纹路展现出一种雍容庄重的气韵;两个大箱子(里面装着新被褥),一个桌子,桌子的抽屉和侧柜门上雕刻着与衣柜同色系的图案。全部是最耐看的酒红色,金色的龙凤,红花绿叶,喜气又不俗,十里山路十里平路,一路热热闹闹,当迎亲的人和送亲的人相遇那一刻,我妈说“感觉像是做了一个梦”。时隔多年,我妈和我描述当时的场景依然那么恍惚,一个打小没妈的女孩子就要去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面对一个还不甚熟悉的男人,没有人告诉她要怎样融入,可想而知她心里有多忐忑和无助。“好在有这四件陪嫁品,看到它们,就能感觉到家的味道。”我妈总是这样平静地跟我说。

这个衣柜就摆放在新房的东南墙角,老房子瞬间被照亮了,我想当时应该是蓬荜生辉的感觉吧。我爸在外工作常年不在家,这衣柜就像一尊威风凛凛的守护神,给并不明亮的房间增添了一丝跳跃的色彩。随着我们姐弟的出生,日子越发过得紧巴巴。记忆中,我妈总是那么忙。白天她在外面劳作,收工回来还有几张嗷嗷待哺的嘴巴,干不完的活把水灵灵的她变得又黑又瘦。小时候,好像只有下雨下雪的时候,我们放学回家才可以见到开着的门和亮着的灯,时至今日,每每下班回家仰头看到自家那一窗灯光还能带给我无限温暖的感受。那时交通不便,我爸回家的次数很少,有时回来会带回一些全棉纱线白色工作手套,不知我妈挑灯夜战了多少个夜晚才得以集腋成裘,把手套变成一件件花纹各异、漂亮得令我们可炫耀的线衣线裤温暖着我们的身体。因此,在大多数人都穿空心棉衣过冬的时候,我们姐弟仨每人至少都有2套线衣线裤,如此,春秋季有衣可过渡、再冷的冬天也不觉得冷了。我喜欢把它们叠放在衣柜最下层的柜肚里,这样,每次拿出来穿,都有一种好闻的木香味。

在五个儿女相继成家后,姥爷一个人搬至镇郊,记忆中的他剃着光头,旱烟袋不离手。年龄大了的他已不当队长了,做点小生意——收农民编制的竹笤帚,再装车卖往寿县等地。他也总是很忙,因此我就成了他和我妈之间的联络员。每隔一段时间,我中午放学会去姥爷那,偶尔给他送双我妈做的新布鞋、队里分的鱼,或是把他破了的衣服拿回家缝补,顺便在那吃午饭。别人眼里不苟言笑甚至冷冰冰的姥爷对我却向来慈眉善目,他买肉烧给我吃,坐在灶台后边的小板凳上,把胸脯对着灶门烤,一边把抽完的烟嘴往鞋底上磕烟灰,一边问我妈的近况,然后说着十年不变的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你要好好念书啊,再不要受你娘这样的苦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大字不识一个的姥爷脱口而出的这几句诗,我的记忆异常深刻,因为我爸妈就从不说让我认真学习的话。赶上我爸回来家里改善伙食,我妈会让我把他接过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骑着自行车,后座坐着个小老头,在十几里远的崎岖的山区砂石公路上飞奔,那情景现在想想都后怕。姥爷居然乐呵呵地跟我妈说:“我们小丽不仅成绩好,车开得真稳当啊,文武双全啊哈哈。”接着,他笃定会打开衣柜门,审阅着柜子里稀稀拉拉的几件衣服(大多数是我们几个小孩的),无限感伤地对我妈说:“唉,啥时候这柜子里能看到你的像样点的衣服呢?黄豆年年黄,绿豆年年绿,丫头啊,什么时候你才能苦到头哇?”我妈微笑着回答:“我找瞎子算过命了,他说我是属老南瓜的命,老来就会甜了;再说,人不都说有儿不为穷吗,我有三个娃呢,总有个把个好的吧,你不用为我操心的,大大(爹)!”

我读中专的时候,家随着我爸厂子的搬迁从老家搬到了蚌埠,在我妈的坚持下,大衣柜也千里迢迢来蚌了。第三年,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家里的日子渐渐好过了。我妈精打细算,攒钱给姥爷买了羽绒服和羽绒裤,宝贝似的收在大衣柜里,时不时拿出来跟我展示:“你姥爷怕冷,一个人独居生活不调到,等国庆你放假了我们给他送回去,入冬他就不会那么冷了。”世事难料,还没等到国庆假,老家传来了噩耗——父病危,速归!料理完姥爷的后事,我们从老家回来近一个月了,我妈仍未能走出悲伤,她常常对着大衣柜发呆。傍晚我下班到家,看到她轻轻摩挲着大衣柜边,神情从未有过的没落,嘴里喃喃道:丫头,妈没爹了,妈这心里头疼啊。总想着等手头活泛了些,把你姥爷接过来住一段时间。你姥爷这辈子没人疼没人爱,小时候不懂,总恨他身为队长,从不往家多拿一两粮食贴补家;每次吃饭他都嫌我们煮的饭夹生,顿顿骂我们糟蹋粮食,现在才知道他是从小饥一顿饱一顿落下了老胃病,所以喜欢吐酸水总觉着心口凉。要是妈不等,你一上班就接他过来去你们医院看病,他是不是就能少受点罪?也不至于走得这么突然……仿佛被抽尽了所有气力,我妈软软地趴在柜门上。屋里没开灯,悲伤连同夜色雾霭一般将我俩裹挟,我从后边搂着她的肩膀,使劲眨眨眼,不让她看到我的泪:你还有我啊。

我出嫁后不到一年,我爸又因病去世。儿子的出生冲淡了我们的悲痛,我妈随即投入带娃的繁忙之中。不久,弟弟准备结婚装修新房换新家具,对我家大衣柜“垂涎已久”的楚阿姨把大衣柜要去了。楚阿姨来之前,我妈把大衣柜仔仔细细地擦拭一遍,并一再嘱托楚阿姨要爱惜,跟着抬柜子的人到楼道口,良久,才慢吞吞地上楼……时光飞快地流转,我爸去世整整15年了,转眼孩子们也长大了。一向忙忙碌碌的我妈突然间没什么事可干了。15年间,于风风雨雨中殷殷地期守,一种油然于胸的情愫,缓缓流露。每个周末回去,总看见我妈斜靠在床或者沙发上,不开灯,电视声音很小,满屋子的孤单和寂寞。从她打电话催促我们回家度周末的迫切话语里,从她目送我们离开的不舍目光中,我读得出她的寂寥,我悟得透她的孤独,我咀嚼得出她日积月累的心灵疲惫。她坚决不愿找老伴,总说自己一个人生活很自由。我们心里真是着急,尤其是我和妹妹,心里总是放不下。我不厌其烦地做她的思想工作,劝她走出家门跟小区里的老人们多接触接触,帮她留意单身的老头们。

孙叔的出现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了我妈暗淡的生活里。他是个退休的校长,瘦高的个头,知书达理,最主要的是和我妈脾性相投。在我的力挺下,两个吃了大半辈子苦的老人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俩住在龙子湖边一个老小区的一楼,带个小小的院子。我妈非常喜欢,说是接地气找到了老家的感觉,唯一遗憾的是,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大衣柜不在身边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谁承想孙叔居然跑去楚阿姨家把它要回来了!楚阿姨找人把衣柜送了过来,说:大姐你好福气啊,孙校长找我儿子来做我的工作,说是看在老师的份上一定要帮忙,这不,我把它完璧归赵啦。我妈兴奋得无以言表,立刻打电话让我回去看。于是,我就看到了她在院门外刷柜子那一幕。

每个周末,我都会过去陪他俩说说话,向我展示大衣柜是我妈最引以为乐的事。看着满满一柜子叠放整齐的衣物,我感慨万千。我妈一件件指给我看:这件大衣是你买的,这件外套是你弟媳妇买的,那套床上四件套是你妹妹送来的……我现在这么多好看的衣服几辈子都穿不完,可惜你姥爷看不到了……看看,这是我从菜场买的花布,你看多好看,不管大小一块钱一块布,随便挑拣,这要搁我年轻时能有一块这样的布做件衣裳,那不知道有多美了!我故意对孙叔说:校长同志你也不管管你老伴,天天买这些便宜货,做成衣服又穿不出去。孙叔却看着我妈直乐,语气近乎宠溺:买就买咯,这能花几个钱,只要你妈妈喜欢,买啥我都支持!我妈就一直笑啊笑,我也笑:你看你看,老南瓜甜得流蜜啦!

一阵微风自窗口拂过衣柜向我扑面而来,我又闻到了那好闻的木香味,往事齐刷刷涌上心头。一代又一代,我们因爱而生,又在无尽的爱里牵挂毕生。姥爷、我妈和我,父与女、母与女,是一辈子的缘分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止。

作者单位:市第三人民医院

新闻推荐

静闻乡风 细体乡意 深留乡愁 ——寿县三觉镇美丽乡村建设一瞥

本报记者刘银昌7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寿县三觉镇中心地段大丘塘,看到5500平方米的护坡修葺一新,一座凉亭翘然矗立在塘中心、...

寿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