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业”驱动,领跑脱贫 ——寿县双庙集镇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带动就业

淮南日报 2018-07-10 11:54 大字

本报记者 周莹莹 本报通讯员 熊文田

“这几年,我们把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放在了突出位置。重点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特色种养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搭建产业就业平台,助推江淮分水岭地区困难群众的就业增收。”寿县双庙集镇党委书记吴标告诉我们。

一口石磨磨出致富梦

“我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也不能像别人一样进城打工。”方良忠告诉我们,有了扶贫车间,不出村就能上班,一天能挣100元钱。方良忠是双庙集镇公庄村的贫困户,身患癌症,家庭负担重,但是又不能外出务工。现在和妻子张树荣都在扶贫车间务工,收入稳定。

方良忠所在的扶贫车间就坐落在公庄村,是一家主要经营电动石磨磨面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走进车间,一排“土洋结合”的电动石磨吸引了人们眼球。

“这些是以天然石材为原料的电动石磨机,适用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生产。既有电机磨不掉渣、碾磨均匀、省工省力的特点,又融合了传统石磨低速研磨、绿色健康的特点。”公庄村村党总支书记张有兵介绍,石磨中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石磨和粮食自然摩擦,矿物质营养元素进入原粮中,天然混合,浑然一体,营养更丰富。在全市,这种工艺的石磨面粉加工厂独此一家。

扶贫车间是寿县实现有效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的具体举措,已经实现25个乡镇全覆盖。各乡镇也充分挖掘贫困村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扩大扶贫车间示范带动作用,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从根源上避免了边脱贫、边返贫现象。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项目选择很重要。在谈到为什么选择石磨面粉时,吴标表示,项目选择突出“稳”字,选择市场风险小、收益稳的项目才能保障贫困户脱贫,所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是首选。项目选择突出“长”字,石磨磨面市场前景好,产品供不应求,这能保证贫困户在这天天有活干,月月有收益。项目选择突出“实”字,技术要求不能太高,上班时间不能太死,扶贫车间实行人性化管理,以充分适应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村”实现就业增收。

公庄村的扶贫车间整合各类资金已整装待发、成功外包,每年村组织将获得6万元的稳定收益用于扶贫事业,46户贫困户将从中受益。

两只鹿角掘出致富经

在双庙集周岗村的景丰梅花鹿养殖基地,112头梅花鹿撒欢地奔跑着,贫困户李延平和他的工友们利用梅花鹿“放风”的间隙快速的清理着鹿舍。

记者想不到在偏僻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竟然会养殖这么多的珍稀动物,比动物园里的梅花鹿更多、更漂亮、更有活力。李延平告诉我们,从这个梅花鹿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成立他就在这务工,有三年了,每年管吃管住可以获得2万多元的收入。所以他已经实现稳定脱贫。仅在这个合作社就带动了64户贫困户。

关于效益,该合作社负责人单立峰也很坦诚。他说,只养一只鹿是很不合算的,梅花鹿一般都是群养,办一个梅花鹿养殖厂投资也不是太高,但是鹿作为一种经济动物,不仅有食用价值,更有其药用价值,它的真正规模养殖才刚刚开始,其总体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他指着库存的一支鹿茸告诉我们,这只1000克的鹿茸的市场价大约6000元,仅去年一年的全厂的产值就突破800万。

“梅花鹿养殖是一项高效益、高收入的产业,也是实施产业扶贫的一条有效路径。”吴标介绍,双庙集镇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穷在路上、苦在水上、难在自然资源上,传统的种植业已经远远支撑不了当前脱贫攻坚的需要,所以探索特色种养业,壮大旅游产业是发展当地产业助推就业的突破口。

如果说,公庄村的扶贫车间是政府支持的“集团军”,那么遍布全镇各地的新产业、大项目就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他们正在努力的为脱贫攻坚事业开疆拓土。发展产业有了充分的就业平台,做好培训,掌握实效的就业,让能就业的贫困户充分就业。双庙集镇产业就业双轮驱动,带领贫困户驶向富裕彼岸。

新闻推荐

为贫困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

本报讯6月28日,寿县行蓄洪区劳务对接定向招工专场招聘会在寿县窑口镇和谐园居民迁建小区举行。省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唐正...

寿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