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成的幸福致富路 本报记者 周莹莹 本报通讯员 熊文田
“这个鱼塘主要养黑鱼,去年冬天起了5000多公斤鱼,净赚一万多块。”寿县迎河镇大店村村民王本成穿着防水连体裤正在鱼塘里清理水草,迎接着新鱼苗下塘,期待着新一年的收获。
春暖花开,淮河岸边的寿县迎河镇大店村春意涌动,生机焕发。这个村的扶贫基地70个蔬菜大棚正在快马加鞭的搭建着,今年它可以为村集体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将有20余户贫困户在这个基地务工受益。贫困户王本成刚刚去看过这个蔬菜基地,此刻又忙活着打理淮河东堤岸边的7亩多的鱼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脱贫,迫在眉睫
就在2016年以前,提起“生活”二字,王本成还是一筹莫展,更谈不上“幸福”。
2002年,因失手伤人,王本成被判了刑。当王本成从高墙内走出来时,妻子却与他离了婚,丢下一个儿子和支离破碎的家。那一时刻,他心灰意冷。
无奈之下,王本成离开了家,外出打工,他几乎干遍了所有的脏活、累活、苦活,加上自己处境艰难,只能勉强混个温饱。由于踏实肯干,他又重新组建了家庭,责任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重新点燃了王本成生活的激情之火。
2006年11月,他带着妻儿回到了家乡迎河镇大店村。大店村负责人得知王本成回乡后,主动来到他家,看到他家依然一贫如洗:人口多、负担重。村两委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当了贫困户可不是一劳永逸。致贫根源在哪,用什么方法脱贫,怎样致富?也是摆在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心头的大事。帮扶干部寿县副县长李琼入户后了解王本成情况,“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帮扶干部按照扶贫政策为王本成制定了一揽子脱贫措施。先申请危房改造,再为其子女办理教育扶贫优惠。
王本成所在的大店村是重点贫困村,经过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引导贫困户将特色种养业做大、做精、做强,形成优势比较明显的主导产业,增强了扶贫造血功能。蔬菜种植大户“御林果蔬”种植企业,承包土地260亩,以大户带小户,带动38户贫困户增加收入。王本成瞅准了蔬菜种植的效益,建了7个大棚,一年可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王本成的小家驶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生活,有甜头有奔头
“这家人干活,不分白天黑夜。”这是邻居赵忠宝对他两口子的评价。他认为,王本成之所以能脱贫,关键在一个“勤”字,他的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当初,得知王本成懂得水产养殖的技术想承包鱼塘养黑鱼时,村里为他办理了小额信贷和贫困户产业发展补贴。政策的阳光洒在王本成谋求翻身的心田里,他与妻子拼命干活。2016年开始养殖黑鱼,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当拿到货款时,王本成的心沉淀着重来没有过的踏实。
现在,鱼塘里的活计能自己动手的就自己动手,卖菜也是同样,一辆农用车成了王本成生活中形影不离的工具,他跑合肥,上淮南,哪的行情好,就直接把菜送到市场,中间省去了经销商的费用。凌晨4点出门,上午9点到家继续忙鱼塘的活,成了他的“生物钟”。就这样,王本成用马不停蹄的奔波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2017年底的两场接踵而至的大雪给寿县的农业带来灭顶之灾,很多大棚被雪压垮。王本成两口子冒着大雪,连夜除雪,才让大棚幸免于难。2017年,王本成还有一件喜事,盖新房。从设计、买料、挖地基、垒砖、浇顶……所有工序,王本成两口子外加自己弟兄全部完成,“单是工钱就省了好几万!白天干不完,晚上干。国家都给了危房改造款,不能对不起国家。”王本成兴奋地告诉我们。
是的,王本成和他的媳妇虽然晒黑了,但嘴角是上扬的;虽然汗水留下了,但生活是幸福的。看着鱼塘里窜长的鱼苗,大棚里拔节的蔬菜,背着书包快乐的孩子,王本成尝到了日子的甜头,看到了生活的奔头。
新闻推荐
寿县讯省港投集团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工程项目办公室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好节后复工安全管理工作。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工程是省交通水运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针对航道工程项目里程长、作业面分散、水上...
寿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