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渊:北伐烈士第一人以热血灌溉革命之花

市场星报 2018-04-10 01:05 大字

小甸镇,寿县东南部的一个集镇。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集镇上,周围不到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有着丰厚的红色资源。这里是安徽省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点燃寿县革命烽火、持续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的中心区域。革命烈士曹渊便诞生于这片红色沃土。

曹渊,安徽寿县人。武昌城下,他为北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牺牲时年仅24岁。周恩来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叶挺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

1902年,曹渊出生在小甸镇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冬,曹渊在家人资助下到芜湖补习英文、算术。次年,考入芜湖工读学校。入学不久,即被推选为该校学生代表。1921年夏,因参加声援安庆 “六·二”惨案的学生运动,被勒令退学。同年秋,曹渊考入芜湖公立职业学校,任校学生会主席,后来因多次组织学生运动,被逼离开芜湖赴上海。在沪期间,曹渊全面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1924年春,曹渊与许继慎等人赴广州,参加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入学不久,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曹渊以优异的成绩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派到校本部直属一团学兵连任党代表,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1926年9月,各路北伐大军合围武昌。叶挺独立团受命担任宾阳门至通湘门之间的攻城任务,第一营为突击先锋。全营大部官兵均留下家书,表示誓与敌人拼一死战的决心。这一动人事迹,当时在国民革命军和武汉人民之间广为传颂,他们说,“古有抬棺出阵的美谈,今有留书攻城的壮举。”

1926年9月5日,曹渊率一营冒着猛烈的炮火,视死如归,有进无退,一直攻到城墙脚下,竖起云梯,奋勇攀登。号兵吹响了冲锋号,登上城头的勇士们高呼“革命万岁”,同敌人展开肉搏战,消灭了部分敌人。在这场搏斗中,曹渊不幸头部中弹阵亡。

战后,独立团党支部决定在洪山建墓,将攻城以来各次战斗中牺牲的官兵与曹渊合葬。墓前的石牌坊上横刻“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石牌正中,刻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烈士墓”;上额是 “精神不死”;左边为曹渊等烈士英名;右边镌有“先烈之血” “主义之花”“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誊”和 “无产阶级的牺牲者”等颂词。

新中国成立后,曹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1980年,武昌区人民政府将烈士墓扩建为陵园。陵园横额由邓小平题写,“曹渊烈士纪念碑”碑名由徐向前所题,上立曹渊半身铜像,背面嵌有曹渊生平大理石碑记。

新闻推荐

毒针偷狗遭围堵 持刀拒捕变抢劫

晨报讯因为使用毒针、毒饵料偷狗被村民发现,冯某和同伙张某慌乱中持刀与围堵的村民对峙,使盗窃秒变抢劫。4月1日,记者从寿县法院获悉,被告人冯某被判有期徒刑3年,罚金5000元。据查实,2016年11月4日凌晨...

寿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