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二十四节气与《太初历》 胡占昆

淮南日报 2018-01-22 13:03 大字

据史料说,夏商时期有四个节气概念,周秦时期有十来个节气名称;而二十四节气则首见于汉淮南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天文训》。

《虞书·尧典》记有“日中”、“日永”、“宵中”及“日短”四个节气。所谓“日中”,即日间和夜间同量度,春分之日;“日永”,即白天最长,夏至之日;“宵中”,即夜间和日间同量度,秋分之日;“日短”,即白昼最短,冬至之日。《礼记·月令》中出现“立春”、“蛰虫始振”(惊蛰)、“日夜分,则同量度”(春分)、“立夏”、“日至长”(夏至)、“立秋”、“白露降”、“秋分”、“霜始降”、“立冬”、“日至短”(冬至)等十多个节气名称。但两书所记的节气,概念较含糊,且没有具体明确的时间定位。

西汉文景时代,政治较清明,经济较繁荣,社会较安定,学术思想一度很活跃,尤其刘安治下的淮南国,学术思想更开放。刘安招纳天下文人贤士数千人,聚集国都寿春,探讨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医药养生等各方面的问题,着书立说。在这般社会政治背景下,《淮南子·天文训》的作者用科学的眼光,昂观天象活动,俯察物事变化,设计出一套测算节气的方法,即以北斗星为中心,以斗柄为指针,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作指标,以“子”为起点,测算二十四节气所在的时间及其天数。《天文训》写道:“两维之间,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汉高诱注:四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节)之变”。即是说,四维(一圆周四个直角)为365又四分之一度,日升一天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演变出二十四个节气。《天文训》具体地说:“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加十五日,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加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加十五日指卯,故曰春分”;“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加十五日指辰,则谷雨”,“加十五日,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五日而立夏”;“加十五日指巳,则小满”,“间十五日指丙,则芒种”,“加十五日指午,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加十五日指丁,则小暑”,“加十五日指未,则大暑”,“加十五日,则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加十五日指申,则处暑”,“加十五日指庚,则白露降”,“加十五日指酉中绳,故曰秋分”;“加十五日指辛,则寒露”,“加十五日指戊,则霜降”,“加十五日,则秋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加十五日指亥,则小雪”,“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加十五日指子”,回归原点冬至。“阳生于子,故曰十一月日冬至”。(公历十二月)合计,一个回归年二十四个节气,约365日。刘安等创立了二十四节气,立下不朽的丰功伟绩。

汉武帝刘彻即位第三年,公元前138年,刘安将《淮南鸿烈》(淮南子)进献朝廷,武帝看了甚喜。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历前104年,制订颁行一部历法,以帝年号命名,曰《太初历》。这部历法参照《天文训》,纳入二十四节气,规定一个回归年等于365又1339分之385日,一朔望月等于29又81分之43日,与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以正月为岁首,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并推算出135个月有23次交食周期。(参见《汉书·律历志》)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次大改革。《太初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历法;其基本条文取自《天文训》成言。《天文训》堪为《太初历》的源头活水。

二十四节气自订入历法,几千年来,传承相继,经过历史实践的检验,已成为不易的定法。它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人们的衣食住行随节气变化而变换,农事因节气变化而因时制宜,农作物因节气而生长成熟,“离离原上草”因节气而枯荣。我国现行农历,基本上还是《太初历》经纬脉络的延续,只是更科学了,把节气变更的时间点推算到了日、时、分。我国农历历法被外人誉为“中国奇书”,而国人则习惯地把它叫做“皇历”或“阴历”,若溯源,似亦可称之为“汉历”。

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地,在今淮南市寿县。淮南寿县位于淮河中游。淮河是地理上亚热带湿润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流域气候四季分明,适合春秋农作物生长成熟,亦是人们宜居的好地方。寿凤颖地区的民谚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正是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优越的自然气候,孕育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创立,凝聚着先人超凡的睿智,建立了一座铭刻着中华优秀文化辉煌业绩的历史丰碑,成为当今依然活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宝贵遗产。做为二十四节气创立地的淮南人,为之感到荣耀和自豪。让我们珍惜荣耀,热爱故土,振奋精神,积极努力工作,创新发力,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可人。

新闻推荐

孙业成委员的发言 强化措施加快寿县农网改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水、电、路、气、网是最基本的民生工程。由于历史原因,寿县农村电网欠...

寿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