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瓦埠湖银鱼的传说 吴 兴

淮南日报 2018-01-02 14:51 大字

那天去瓦埠镇采风,站在渡口边,望着浩渺无际茫茫湖水,听当地人自豪地介绍瓦埠湖的特产“三白”——银鱼、瓦虾、毛刀鱼。其中尤以银鱼为翘楚,那鲜美的滋味令本地人魂牵梦绕。银鱼大大的眼睛,通体透明,出水后三个小时如果不做处理,就化为清水,回归本源。它的寿命极短,每年三、四月份产卵,产过卵后生命即告终结。银鱼古时候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银花,有关银花名字的来历,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银花是很久很久以前瓦埠湖畔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的名字。银花母亲早逝,父亲带着她和弟妹们以打渔为生。日子一天天流逝,父亲年纪渐大,有一天打鱼时候一不小心闪了腰,躺到床上起不来了。银花是个孝顺的姑娘,望着病痛中的父亲、年幼的弟妹,便义无反顾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白天,银花学着父亲撒网的样子到湖里捕鱼,哪怕十网下去九网空,银花也坚持不懈撒下去。晚上,回到家里,银花给弟妹做饭,给父亲熬药。有一个打鱼的老渔翁,见银花是个孝顺善良的好姑娘,就把自家的祖传秘方悄悄地告诉了她,说瓦埠湖里有一种银针似的小鱼,只要捕得到,吃了能治好闪腰的毛病,但要想捕到这种鱼,很难很难,犹如大海捞针。银花谢过老渔翁,心里想,只要能治好父亲的病,就是再难再苦都愿意。

银花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天天在湖上辛勤劳作,但那种像银针一样的鱼儿,就像躲猫猫一样,始终没有给银花面见。望着父亲每况愈下的身体,银花焦急地落下泪花。泪水一滴一滴掉进瓦埠湖,在湖面上翻起小小的浪花。也许是银花的泪水打动了湖神的心,在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银花终于捕捉到了那种通体透明的洁白的鱼儿。

银花小心翼翼地把鱼儿放进瓦罐,高高兴兴地来到父亲床前,她把鱼儿捧给亲爱的父亲看,说:“爸爸,只要吃了这些鱼儿,你的腰疼病就能好啦!”父亲仔细看了看罐中的鱼儿,舒展开紧锁的眉头,怜爱地抚摸着银花的头发,说:“好孩子,把这些鱼儿放了吧!”银花不解地望着父亲,那不是一般的鱼儿,那可是她经年累月、千辛万苦为父亲捕到的药啊!父亲说:“孩子,你仔细看看这些鱼,它们快要当妈妈了,不能吃。”银花把鱼儿捧到手心,果然,那些只有寸把长的银针一样的鱼儿,肚子上开着小小的裂缝,裂缝里布满了密密麻麻肉眼很难看清的鱼籽。一种女人特有的母爱涌上心头。银花望望父亲,望望那些洁白的鱼儿,内心波浪翻滚,眼里噙满泪花。父亲说:“放了它们吧,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不打怀孕的母兽,不捕带籽的鱼儿。一个小鱼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吃了他们,爸的病就算好了,心也永远不得安生啊!”

银花捧着瓦罐,像是捧着父亲沉甸甸的心,她遵照父亲的嘱咐,在瓦埠湖里放生了那些可爱的小精灵。

那天晚上,银花做了一个梦,她梦见瓦埠湖的湖心一片洁白,一夜之间变成了那些鱼儿的世界。她撒开网,捕到了好多好多鱼,这些鱼儿不再是怀孕的母鱼。她用鱼儿做了鲜美的鱼汤,父亲吃下以后,竟然能够起身下床,又能像以前一样去捕鱼了。银花幸福地笑了,她从梦中笑醒,东方的天空已经呈现出了鱼肚白。她赶紧摇起小船儿,向她梦中的地方划去。来到湖心,她低头一看,湖水中银白一片,成群结队的银针似的小鱼向她摇曳着优美的舞姿。她把瓦罐放进湖水中,鱼儿争先恐后往瓦罐里涌。她再一次回到父亲身边,把刚捕到的鱼儿给父亲看。父亲再一次仔细看过那些鱼儿,满意地点了点头。银花做了热腾腾的鱼汤给父亲喝,父亲喝过以后,真的像梦境里一样,伸了伸腰,站起来,行走自如了。

瓦埠湖畔的老百姓都被银花的孝心和善良深深感动,为了记住银花,感谢银花,他们就用银花的名字为这种银针似的小鱼命名。所以,一直到现在,人们都知道,瓦埠湖的银鱼,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银花。

新闻推荐

畜牧专家为养殖户解决技术问题 建立长效对接机制

据淮南网讯12月26日,由安徽农业大学3名畜牧养殖方向副教授组成的省服务***专家组来到寿县,通过实地考察、深入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为养殖户传经送宝,让养殖户放心饲养发“羊"财。...

寿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