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场”撑起脱贫大事业
本报记者 周 玲
寿县刘岗镇上楼村贫困户臧福育如今每天都很忙,家门口2000平方米的养鸡大棚日夜让他操心,每天他起早贪黑精心照料着棚内的10000余只“青脚麻”,片刻不得休息,可他并不觉得苦,灿烂的笑容经常挂在脸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辛苦并快乐着。
“过两天,这棚鸡就能上市了,每只至少能赚一块多,这一笔总共能赚一万多块呢!”10月27日上午,站在养鸡大棚前,臧福育兴奋地给记者算着这笔账。自己的辛勤劳动即将带来丰厚的回报,这位46岁的农村汉子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一下能赚这么多钱,臧福育以前想都不敢想,他家可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臧福育3岁和10岁时,母亲、父亲先后去世,兄弟4人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的,没上过学,家里一点家底都没有,一直都靠借钱过日子。
成亲后,日子有了起色,两口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十几亩地,养育两个女儿,生活逐渐稳定。没想到新的磨难很快袭来,2003年,他因患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卧床不起,病情好转后,医生叮嘱他,不能弯腰,不能再干农田活。这期间,他妻子的慢性鼻炎也渐渐发展成哮喘,需常年用药,每年要花费近万元。因为疾病,彻底把这一家子拉入贫穷的深渊。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对于臧福育家的难处,市供销社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的一清二楚,怎么帮助他家脱贫,工作队更是思虑再三,积极谋划。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人章大全告诉记者:“臧福育人穷志不穷,非常有骨气,他一直都想干点事业摆脱贫困。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我们鼓励他发展养殖业,从养鸡开始。”
说干就干。驻村扶贫工作队主动帮他联系各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并积极接触农商行,成功申请5万元贴息贷款。很快,一个2000平方米的养鸡大棚在村村通道路边建成。
养鸡是一桩辛苦活。臧福育每天早上5点钟摸黑起床,走进大棚上食、上水,打扫清理,一次约需2、3个小时,这样的劳作每天早、中、晚各要重复一遍。10000多只鸡,每天消耗40大包3200斤饲料,这些饲料要一次次一点点地添加,这是多么繁重的劳动啊!但这是他脱贫的希望,是他认定的事业,是他全新的生活,再苦再累,他都无怨无悔。
“今年一定要脱贫,我要让家里的日子好起来,往后,我还要扩建二期大棚,通过养鸡,带动其他乡亲走上致富路!”说这句话时,臧福育的眼神透着自信和坚定。
他掰着手指头计算着他家今年的收入:养鸡能赚一万多元,村里光伏发电项目能带给他家3000元的收入,在合肥上大专的大女儿领到了2000元补助,小女儿上初中又给他家发了1300元,今年总收入能达到近2万元哩。
隔三差五就到他家来走访的扶贫专干黄栩彬插话道:“还有一个好消息呢,这几天我们帮你把你妻子的慢性病档案卡建起来,以后你妻子的医药费也能报销一部分了,这又给你家省下一大笔钱。”
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这四方面的扶贫政策都惠及到了臧福育家。“扶贫工作无微不至,细心又贴心,我们贫困户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由衷的感激之情真实地写在这个朴实的农民脸上。
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重点。驻村扶贫工作队还为臧福育家制定了稻田养虾产业发展计划,建议他家拿出6亩土地稻田养虾,争取产业扶贫政策支持,一年能获补助6000元。
除此之外,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市供销社出资40余万元,再加上镇村资金共100万元在上楼村建设的70亩80个蔬菜大棚已经建成投用,今年将产生收益,这些收益又将成为贫困户家庭的一项收入。市供销社利用职能优势,在扶贫工作中狠抓产业发展,产业扶贫的实惠将成为上楼村贫困户稳定的增收渠道。
“扶贫工作就是要让困难群众都过上好日子。”章大全对上楼村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他说:“我们相信,不仅是臧福育家,上楼村所有贫困户都会在不远的将来迎来他们更为美好的生活。”
新闻推荐
一声鸡啼划破浩瀚的宇宙一缕晨光照亮蓝色的星球当父辈们扛着耕耘的犁铧走出村庄当村庄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瓦埠湖,你轻轻地向我走来轻轻地说:我是你前世和今生的一朵浪花湖水捧出了古镇涛声回荡在老...
寿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