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建都故事(11) 关于张起绪起淮南 周 强
隋朝末年,隋炀帝对人民严刑峻法,横征暴敛,徭役繁重,终于导致各地纷纷农民起义。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安徽也是主战场之一。散见于《北史》、《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有关纪、传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安徽境内农民起义主要有淮南(今安徽寿县)张起绪,歙州(今休宁县东)汪华,亳州(今亳州市)朱粲,这几人后来都称王称帝,张起绪政权的国号是宋,汪华政权的国号是吴,朱燦政权的国号是楚。除此之外,旋起旋灭的起义割据也还不少。
跟淮南直接关联的就是张起绪。《隋书·炀帝纪》说:大业十一年(615年)七月,“淮南人张起绪举兵为盗,众至三万。”《北史·隋炀帝纪》同。历史有关张起绪的记载也就这十四个字。但是如果仔细探究十四个字中的“淮南”、“盗”、“三万”这几个关键词,尤其是因为记载在《帝纪》中,所以我们可以从中还原出张起绪在淮南建立政权的有关历史史实。
第一,事情发生在“淮南”。隋灭陈统一全国后,对地方行政建制做了重大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昔日的淮南郡变身为寿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撤州改郡,寿州恢复为淮南郡建制,寿州州治寿春县自然成为淮南郡郡治。因此。这里的“淮南”既可以理解为淮南郡范围之内,也可以理解为淮南郡治寿春,按史书记事惯例则应该是前者。
第二,张起绪是农民出生。这里的关键词是“盗”,中国历史上自产生农民战争以来,官方就对农民战争一直持偏颇态度,除了半官方半民间的《史记》将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列入“世家”外,其余官修史书从维护统治秩序出发,一概将农民起义污称为“盗”为“贼”,为大逆不道的“犯上作乱”。如果是朝廷将佐或地方大员叛乱,史书则一般称其为“反”。
第三,张起绪势力相对强大。因为其众达“三万人”,所以官修史书也不得不将他专门记上一笔。隋末局势动荡,反隋起义风起云涌,在各路反隋大军中,有的是民变起义,有的是隋朝军阀,有的是地方盗匪,《隋唐演义》将这么多的反隋势力概括为“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但说得出名字的并没多少,可见张起绪这“三万人”已经足够强大了。
《旧唐书》、《新唐书》与《资治通鉴·隋纪》根本就没有关于张起绪的事迹记载。《隋书》和《北史》这两部史书虽有张起绪于淮南举兵为盗的寥寥数语,但是,没有张起绪建立政权、立为皇帝之说。最近,张习孔、林岷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五代大事本末》“隋末农民战争”中,也仅列举了大业十一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高潮中有“淮南(今安徽寿县)张起绪”。
历史似乎到此为止,但最近突然发现徐学林先生《中国历代行政区划》一书中有张起绪建立政权的线索。该书第二编第三章“隋唐五代的设置”注①云:在反隋战争中,“据有关传记勾勒,自王薄后主要割据势力”有“‘宋帝\’张起绪”等。一个“帝”字,说明张起绪建立了政权;一个“宋”字,说明张起绪的政权还比较规范,居然还有国号。不知徐学林先生所据何源。如是,则张起绪所起之淮南郡,就是当时的寿州。如张起绪建立政权,自立为帝,国号为宋事为史实,则其称帝后的都城肯定是在当时的淮南郡郡治(或寿州州治)寿春县,即今淮南寿县。
张起绪之结局,《隋书》与《北史》均阙记。根据后来江淮地区主要由杜伏威义军所控制的发展轨迹来看,张起绪建立的“宋”政权要么被隋军镇压,要么就归并于杜伏威领导的江淮义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苏国义实习生朱葛)近日,寿县交管大队根据市交警支队统一部署,开展第十五次全市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集中统一行动。此次行动,寿县交管大队出动警力40人次,警车4台次,查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
寿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