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上学路

新安晚报 2021-06-09 09:52 大字

□淮南童喜

二十四年前,我从偏僻的小村考进县城重点中学,全家人都喜上眉梢。父亲托住在县城的二伯打听了一下,住校费每个月八十块钱,这对于当时我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好在二伯帮我在学校附近找到一间旧仓库,我可以免费住在仓库里。

报到那天,办完入学手续,我跟着二伯去仓库。出了校门,经过一片住宅区,穿过一条小巷子,再走过一条大坝,就到了。仓库里,二伯用杂物隔出一个小房间,放上简单的生活用品,安上电灯泡,住起来挺好的。

每天,我步行去学校,放学后回到仓库,用电饭锅煮面条吃,然后看书、写作业,一直学习到深夜。

从我栖身的仓库到学校,这条上学路,步行的话,需要20多分钟,路面坑坑洼洼,刮风天尘土飞扬,下雨天泥泞不堪。遇上雪天就更难走了,为了防止滑倒,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学校对我们要求严格,每天五点半在操场集合做操,六点半上早自习。我住在校外,就得比住校的同学提前起床。天气暖和的时候还好,一到隆冬,在寒冷中起床就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我记得,读高中的三年里,每年冬天我的手上脚上都要生冻疮。冬日清晨,天还未亮,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脸,脚也冻得生疼,直到上第二节课才能暖和过来。

为了节约费用,每隔两到三周我才回一趟家。周六下午在学校对面的公交车站坐车,周日傍晚背着米和咸菜回校。这样一来,我的上学路就延长了,从学校延长到我的小村。高中三年,我的父母、亲人、乡邻沿着这条路来看我,给我送来新麦子磨的面粉、手工腌的鸭蛋、自家炸的麻花……还有温暖和鼓励。

到了高三,晚上也要上课了,从七点上到十点。每天下午放学,我匆忙赶回仓库给自己煮点面条,三口两口吃完,再匆忙赶回学校。课业重,每天晚上下课我都饿得肚子咕噜响。校门口有许多小摊,煮馄饨的、烤烧饼的、炸土豆片的,香气四溢,家境好的同学一出校门就奔向小吃摊,我便加快脚步脱离那香味的诱惑。

冬天的一个清早,天麻麻亮,我走在上学路上,不小心踩到一个表面结着一层薄冰的水坑,鞋袜湿透了,上课时冻得直哆嗦。同桌大力小声问我怎么了?我告诉了他。下课,大力带我去他宿舍,拿出干净的鞋袜让我换上,把我脱下来的湿鞋袜放到暖气片上烤:“等放学就烘干了。”普普通通一句话,让我心头暖意阵阵。

离高考还有十多天,二伯来仓库找我:“这阵子到我家住吧,家里凉快,让二妈烧点好的给你补补脑子。”我说不麻烦了。二伯不高兴地说:“一家人,客气个啥!”

二伯买了台电风扇放在我床头,二妈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我学习的时候,他俩就关上电视,出门散步,估摸着我快复习完功课才回来。临睡前,二妈把我的床铺好、点上蚊香,把我换下来的衣服洗掉。

我接到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父亲流泪了:“这条上学路,你总算走出来了!”我心里想,因为努力、吃苦和坚持,也因为得到许多鼓励、关心和帮助。

那条上学路,是我记忆中最美的风景,是我人生路上的精彩一段。

新闻推荐

学习之悟 □沈明堂

上月底,因工作需要,我和同事到兄弟单位——淮南日报社跟班学习。淮南日报社这项工作先行一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