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微实事”,让幸福无“微”不至 八公山区打造美丽和谐社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淮南日报 2021-01-14 08:03 大字

本报记者 何婷婷

走进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团结东村,路面平整,环境整洁,墙面文明标语随处可见。“这里以前是一个大花池,堆满垃圾,蚊虫乱飞。”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的沈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如今花池被改造成活动场地,小区垃圾有人扫,卫生有人管,环境大变样!昔日脏乱差的小区如今变成宜居小区,沈女士和邻居们生活乐滋滋。“创建真是创到我们家门口,建到我们心坎上了!”

“小区安装了摄像头、集中充电桩,私拉电线情况基本没有,保安每天不定时巡查,治安环境也更好了。”网格员孔维春介绍说,为了常态化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团结社区建了专门的文明创建微信群,每个居民都是创建监督员,发现问题随手拍照发到群里,网格员、楼栋长及时反馈,解决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居民群众的许多小事、急事、难事亟需及时和精准解决。“创城就是要解决好城市生活中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痛点、堵点问题。”八公山区坚持聚焦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 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建设美丽和谐社区。

办好“微实事”,破解整治“老顽疾”。该区持续开展城区居民小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由各镇、街道牵头,住建、城管、公安、交警、自然资源、市场监管、消防等单位组织综合执法队伍,依法清理违规停放车辆及“僵尸车”,清理楼道或公共区域杂物,打通消防安全通道,依法打击擅自发布牛皮癣、小广告等行为,清理私拉乱接电线,强制拆除违法搭建设施,查处改变房屋规划用途,治理无证经营,恢复绿地,规范文明养犬等。针对各社区梳理出的各类“疑难杂症”不推诿、不躲避,全力解决民生“小诉求”,增添了群众“小确幸”,汇成了百姓“大幸福”。

完善“微服务”,解决民生“大难题”“我们区原有91处无物业管理的散户楼栋和小区,其中集中连片的无物业管理的小区有20个,不少小区都是基础设施严重缺失,环境‘脏乱差’。”八公山区文明办负责同志介绍,该区积极筹措资金300万元,帮助无物业小区修缮小区道路、安装路灯和座椅、完善基础设施,清除陈年垃圾、开展环境整治,逐步提高了无物业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为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让百姓安居乐业,八公山区还采取引进物业公司的模式提高小区管理水平,各街道社区加大物业管理法规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区政府根据物业管理法规政策,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在社会上选取资质好、管理好、费用低的物业公司介入小区管理,切实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街道和社区积极做好协调工作,使小区管理逐步专业化、规范化,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实施“微治理”,架起便民服务桥。“我腿脚不利索,社区能不能派人帮我把大米扛上楼”“到哪里能找到靠谱的家政服务员”……走进毕家岗街道各社区服务中心,一面面“心愿墙”上记录了居民们的小困难、小心愿。“为了搭建服务群众平台,建设和谐社区、幸福社区,街道组织开展了‘群众微心愿、党员来点亮’活动,以低保户、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为重点,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问、张贴征集公告等方式,广泛征集具体、实在、易于落实的‘微心愿’。”新建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文明创建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社区积极引导在职党员根据自身专业特长、能力水平及工作职责,主动自愿认领“微心愿”。社区工作人员一般会将居民心愿收集起来,分类梳理,能解决的及时帮助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向相关部门求助,尽快寻找解决之道。用心点亮一个个微心愿,让别样的温暖和关爱在居民之间传递,也形成了“社情民意早知道,突发状况早处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尽早解决”的良好局面。

坚持民生导向,立足民生所需,增进民生福祉!八公山区一件件民生“微实事”的落实落地让党群携手共同绘就文明新生活,也使全区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新闻推荐

提“颜值”增“气质” 打造美丽宜居八公山 八公山区不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市容市貌整治

本报记者何婷婷本报通讯员施雅雯占道的小吃摊不见了、碍眼的“牛皮癣”清除了、拥堵的街巷顺畅了、周围的游园更多了……...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