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波踏浪谋跨越 昂首奋进新征程
经营性收入增加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3.3%;
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加到25亿元,年均增长12.2%;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加到115亿元,年均增长44.4%;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加到20亿元,年均增长18.1%;
进出口贸易额增加值2亿美元,年均增长28.3%;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到53亿元,年均增长12.2%。
五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淮南经开区发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淮南经开区发展的幅度。回首“十三五”,淮南经开区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全面推进“1656”行动计划,综合实力更进一步,实现“十三五”预期目标,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考评排名连续三年稳步提升,从185位提升到131位,前进了54位,在奋斗发展中实现蝶变。
培植创新厚土 铺就发展之路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是经开区发展的主攻方向,我们必须抓创新、调结构、转方式,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变中发展,必将实现质的飞跃。”2016年,淮南经开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海涛的话语掷地有声,为经开区创新发展标明了新方位。
淮南经开区突出抓好创新平台建设这个突破口,不断提升园区科技研发、孵化和产业化能力。现代制造业及双创平台等产业平台正在建设,引进颐高知名科技孵化器平台,向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冲刺。
随着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做强,已落户网易云、海控科技等信息科技孵化企业40余家;10万平方米网云小镇产业板块加速建设,淮南网易联合创新中心完成装修;山河药辅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光神航天荣获“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淮南文峰航天电缆有限公司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深化“一站式”服务、优化发展软环境,在“十三五”开局之时,一个个改革措施的实施,一项项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淮南经开区释放出提速发展的新动能。
聚焦营商环境抓优化,经开区对未开工企业,积极通过各种措施指导帮助其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确保企业按期动工并保证建设进度;对已开工企业,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确保如期竣工、投产;对已投产企业,帮助其抓好生产,扩大销售,加快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
借势加速崛起 奋力开创新局
2020年12月16日下午,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双赢、协同发展的原则,着眼“十四五”发展,在产业发展、经济交流、模式创新、园区管理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20年,引进市外项目资金64亿元,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资金48.5亿元;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数20个,其中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投资环境,让经开区招商引资快马加鞭!
经开区突出抓好招商引资这个第一要事,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主导产业,完善招商项目库,绘制招商路线图,开展关联招商、配套招商,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促进转型升级。
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经开区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突出振兴装备智造园、医药化工产业园、科技创新产业园等专业基地、特色园区,充分利用成熟用地,不断完善链条,使产业更加集聚。
五年来,经开区共与130家新企业签订入区协议,其中80家已成功落户,预计累计引进内资302.9亿元,累计利用外资1.74亿美元,兑现企业扶持政策资金4.2亿元。国药集团国瑞药业、陕汽重卡、凯盛重工、万向轴承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集聚发展。
注重项目带动 厚植发展潜能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淮南经开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设立“6+2”联防联控工作组,实行“1+1”双网格化包保制度,推进社区(村)和企业“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延伸到四级网格,全面筑牢零确诊、零疑似的坚固防线,在全市率先启动并完成企业复工复产。
作为地方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排头兵”,淮南经开区以优势产业为纽带,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聚集地。
五年来,经开区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领导包保联系项目和定期调度推进机制,现场帮助解决问题,推动形成“开工建设一批、加快推进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
以陕汽重卡、北新建材、凯盛重工、万向钱潮、平安开诚等为代表的机械装备产业,正加快推进!
以国瑞药业、山河药辅、德邦化工、绿十字、恒诚制药等为代表的医药化工产业,正如火如荼!
以益益乳业、景丰纸业、文峰电缆、新光神、安道拓新南港汽车内饰件等为代表的轻工电子产业,正阔步前行!
如今,科技创新产业园、振兴装备智造园等项目已建成投用,绿色智造产业园、陕汽重卡淮南专用配套产业园、啤酒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振德医用绷带生产基地、益益乳业液态奶生产基地、联创医药等项目即将开工,国药特医食品项目正式揭牌,淮南钱潮轴承有限公司启动年产60万套商用车圆锥轮毂单元一期项目建设,陕汽淮南公司年产突破2.76万辆大关、产值突破70亿元,国药集团国瑞药业产值突破15亿元……一方产业发展的高地、对外开放的高地、创新创业的高地、装备制造的高地、医药化工的高地、轻工纺织的高地强势隆起。
绘就发展底色 统筹产城一体
一个地方发展快不快,一个重要标志在于城市化水平高不高,文明程度高不高,发展环境好不好。为此,经开区倾心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幸福之城。
随着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经开区实验学校初步建成并开始招生,有效解决开发区子女入学问题。完成经开区敬老院改扩建及社会化运营工作,建立养老服务新模式。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顺利完成村(社区)换届工作;完成农村“三变”改革,建立村级经济合作社7个。新型城镇化项目进展顺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随着产城一体取得新突破,经开区突出抓好产城一体化发展的着力点,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万创·网云小镇、富力五星级酒店综合体、颐高新经济智慧城等4个服务业项目陆续入园。3万吨污水处理厂、振兴路集中供热主干管工程等多个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科路、长宁路等道路项目施工。完善园区供水、排水、排污、供电、蒸汽、天然气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承载力。
五年来,累计投入土地征迁基建类费用10亿元,合计征收总面积2310亩,累计完成土地供应2185亩。经开区的区位优势凸显,逐步放大磁吸效应,产业集聚不断升温,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投资……
站在“十三五”收官的时间节点,太多时刻值得铭记,太多成就值得喝彩!创新发展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经开区也已习惯在应对困难挑战中奋力前行!
倾听“十四五”渐进的脚步,淮南经开区将抓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蚌淮城市群等重大战略机遇,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为动力,以实施开发区+招商+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为主抓手,同步推进东进北扩工程、招大引强工程、产业集聚工程、服务业集聚工程,奋力打造淮南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华东最具竞争力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和加速崛起的淮南东部新城!
本报特约记者 柏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崔亦馨)入冬以来,小麦条锈病在西北越夏区、西南和黄淮南部及汉水流域冬繁区呈发生早、范围广、发病重趋势,2020年...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