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里,徜徉而行! 从百姓的至诚感悟看“十三五”以来田家庵区的耕耘变化
本报记者 张 静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在岁月中慢慢沉淀下来,或是古朴,或是朝气。
田家庵区,作为淮南市中心城区,“十三五”以来,无论是五年的世事变迁,或是五年的变革发展,如今已然变得更和谐、更文明、更平安、更便利,且以暖阳一般温暖群众。
今天,城市里的一朝一夕、一草一木,城市里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不再仅仅是一段段故事的沉淀,还有新时代的精雕细琢。
“生态、平安、文明、和谐”会是你爱上田家庵区,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吗?他们的回答:是!
(一)民之所愿,政之所向!
往西,还是向东?
这是家住田家庵区淮河新城3期31号楼的董丽每天出来晨练时,都会面临的两种选择。
往东,董丽可以沿着小区内景观河两岸的亲水小路跑上几圈。团团绵绵、微微软软的芦苇迎风而舞,把冬日装扮成这个季节唯有的风景,这让她心旷神怡!
“以前这是一片低洼荒野地,为了提升居民居住的生态环境,被建成了人工景观河,而且景观河四周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受到了众多居民的青睐,这里成了大家锻炼休闲的聚集地!”在淮河新城社区党总支看来,一条景观河结成了与每个百姓休戚相关的民生之网,因为它提升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有群众的幸福感!
而当董丽调个方向朝西跑时,出了社区大门,来到的是以生态修复拓展绿色空间,打造而成的集娱乐休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淮河公园。淮河公园建成于2017年1月,公园所在地以前是鱼塘、灰场、弃土场、排污沟交织,如今却已是鲜花、绿树、青草做衣裙。
“以前纠结没地儿跑,现在是纠结去哪儿跑。”董丽的“小烦恼”,也是城市更新、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见证。5年来,全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4%,绿化覆盖率达到22%,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二)民之忧思,政之所行!
在生态学中,城市被定义为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这也意味着,城市里的一条条街巷道路同样会“变老”。
“整条路破烂不堪,平时走路都困难,更别提下雨天了!”三年前的情景,在国庆街道供电村家属区的居民闻学亭记忆犹新。
曲曲弯弯的背街小巷,往往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沧桑变迁。随着城市化浪潮铺天盖地的推进,越来越多像供电村一样的老旧小区却疲态渐显。
由此,从2015年1月开始,一场始于“脚下修路,头上点灯”的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行动在田家庵区全面铺开。至2020年,改造老旧小区105个、小街小巷39条。并完成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121个。
采访中,记者来到始建于70年代末的龙眼村小区。70岁的居民刘安成热情地招呼记者看看小区内新安装的路灯。“我们这个小区老年人比较多,以前无夜间照明,路面又坑坑洼洼,常有老人摔伤腿。现在好了,大家都拍手叫好。”和刘安成一样感受到“光明”的还有小区的802名住户。对他们来说,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更多的是生活质量。刘安成老人告诉记者:“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同时,他不无自嘲地说:“说实话,我们以前或多或少都有些埋怨。现在看着政府为我们办了这么多实事好事,我们百姓的心平了、气顺了,大家发自内心地感谢政府!”
(三)民之安需,我之所求!
冬季天寒,可晚9时多,洞山立交桥下的小游园里、吾悦广场的门前,仍有不少群众在这或锻炼、或聊天,黑夜丝毫减轻不了他们的兴致。(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淮南市日均天然气需求量已近60万立方米,但上游气源资源供应有限,并对省内各市合同内气量进行压减,而LNG价格也在...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