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 人鸟共家园 访淮南市爱鸟协会会长陈斌
本报记者 李钧
11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鸳鸯湖,观看来这里越冬的鸳鸯。刚一下车,就听淮南市爱鸟协会会长陈斌高兴地说:“鸳鸯湖里已经来了近200只鸳鸯。”
陈斌说,这几天他天天都来这里,观看从北方飞到淮南过冬的鸳鸯,同时对影响鸳鸯栖息生活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
淮南市爱鸟协会会长陈斌告诉记者,位于大通区园艺路东侧的采煤沉陷区是淮南市非常典型的由于采煤导致地表沉陷而形成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淮南市实施一系列环境治理工程,对生态环境整治和投入力度的加大,采煤沉陷区湿地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自2015年以来,每年9月底至第二年4月都有近200只鸳鸯在大通湿地沉陷区越冬。鸳鸯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球数量在20000只左右。在大通沉陷区湿地中越冬鸳鸯种群是华东地区非常罕见较大越冬种群,这也反映出这片湿地的独特性和越冬栖息的重要性。陈斌告诉记者,鸳鸯选择在大通采煤沉陷区湿地越冬有两个重要因素:首先是采煤沉陷区周围及舜耕山脉有大片的麻栎林,麻栎果实为鸳鸯越冬的重要食物来源;其次是采煤沉陷区水面上大片枯死的意杨林,这些枯死的树枝为其提供良好的树栖环境。
陈斌说,随着枯死树枝的腐朽倒伏,使得其栖息环境恶化,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这群鸳鸯有可能不再选择此地作为越冬栖息地。为了保护淮南市越冬候鸟“鸳鸯”这张美丽的生态名片,爱鸟协会的同志们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在大通沉陷区越冬鸳鸯的观察监测,了解该栖息地中对其越冬重要的生态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在沉陷区周边建立适当数量的候鸟监测点,采用视频录像技术对其日常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如在某个地段待的时间长短,这个地段的环境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可能是决定其留在沉陷区越冬的重要原因,需要我们加以保护。
陈斌说,通过这几年观察,水中的意杨树死亡时间较久,树干腐朽折断,再过两年将使得鸳鸯无枝可依,建议采取一定措施减缓意杨树的倒伏,或者人工造“树”,保护其栖息环境。同时,还要加强鸳鸯越冬期内环境管理,减少人为干扰。现今鸳鸯越冬区域内人为干扰强烈,来此休闲散步市民也越来越多,包括钓鱼、下网套、弹弓打鸟等非法活动时有发生,沉陷区位于城市边缘,生态环境良好是市民休闲好去处,但也应该加强管理,对引起环境中重要生态指示物种鸳鸯的不适人为活动,加以限制。
陈斌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建议推动以鸳鸯栖息沉陷区为核心区域,建立市级候鸟保护区或者湿地公园,保护对象为鸳鸯越冬栖息地和典型采煤沉陷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或者湿地公园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悉,淮南市爱鸟协会成立于2018年10月,是由鸟类保护管理工作者、科研教育、宣传工作者和志愿为保护鸟类资源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联合组成的非营利性公益团体。2019年2月在市民政局进行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目前协会会员100名,团体会员8个。 淮南市爱鸟协会以“知鸟,爱鸟,护鸟”为理念,以“珍爱人与自然,共建美丽和谐家园”为宗旨,将爱鸟护鸟与绿色环保的理念传递给淮南广大市民。近年来,淮南市爱鸟协会的会员们为了保护鸳鸯栖息环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绿色生态环境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每个公民共同努力的工作和目标。
图: 鸳鸯湖里的鸳鸯在嬉戏 本报记者 张越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互利共赢,促进毕业生及时、充分、高质量就业,11月14日上午,淮南联合大学在该校国旗...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