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鸳鸯,让它年年冬天来这里 本报记者 李钧

淮河早报 2020-11-12 18:43 大字

晚风初起,暮色渐浓,外出觅食的鸳鸯成群结队返回了鸳鸯湖。一对鸳鸯在水中相互嬉戏着,看着它们形影不离的样子,真有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感觉。稍有风吹草动掠过水面,就会惊起一对对鸳鸯,扑剌剌比翼而飞。此情此景,唤起人们多少美好的向往,多少幸福的憧憬!

现在已经立冬了,从遥远的东北来到淮南鸳鸯湖过冬的鸳鸯们也有近200只了,一个沉陷区的水面上聚集着这么多的鸳鸯,每天都会吸引着很多市民前来观看。

记者在鸳鸯湖畔采访,前来观看鸳鸯的市民都异口同声的呼吁:要好好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来到淮南鸳鸯湖过冬的鸳鸯们。

淮南爱鸟协会的人士告诉记者,鸳鸯是一种警惕性很高的动物,它一旦察觉到了危险就会逃离,且一旦逃离,就不会再回来了。这位爱鸟人士说了这么一件事:他们爱鸟人士早在2012年左右就发现鸳鸯来淮南过冬了,只不过当时不在鸳鸯湖,而在离这里约2000米远的湿地芦苇荡里生活。但由于湿地的游人越来越多,在2015 到2017 年的三年里,大通湿地的芦苇荡里没有了鸳鸯的踪迹。一直到2018年,爱鸟人士才在鸳鸯湖里发现了它们。

这位爱鸟人士说,他们2014 年在大通湿地拍摄时,看到鸳鸯往那个方向飞,可能当年有的鸳鸯在湿地芦苇荡里落脚,有的也在煤矿塌陷区落脚,但如今湿地芦苇荡里已经难觅鸳鸯踪迹了。这位爱鸟人士在欣喜之余,也感到忧虑。“这里的煤矿塌陷区正在开发,栖息地很容易被破坏。在鸳鸯栖息的水面附近,还有一些钓鱼的人。人为干扰不利于鸳鸯越冬栖息。”爱鸟人士希望相关部门能出面,保护鸳鸯的栖息地,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陈锦云告诉记者,野生鸳鸯对南迁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对于鸳鸯们来说,安全、环境、食物缺一不可。目前,全世界野外鸳鸯只有20000只,而淮南就有200只,占到了1%,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从国际惯例来说,某一野生物种聚集达到了1%,这个地区就可以建保护区了。当前,鸳鸯湖还没有建鸳鸯保护区,这就需要市民自觉保护鸳鸯了。首要的一条,就是游人不能过多的到鸳鸯湖,以免惊吓到鸳鸯。其次,不能破坏鸳鸯的栖息环境和食物。

淮南爱鸟协会人士呼吁,保护鸳鸯,要靠科学和法治。不妨抓住宣传、监管、惩处三个环节。宣传,就是宣传保护鸳鸯的科学知识,让大家知道,爱护鸳鸯最好的措施是“不打搅”:“不惊扰,不投喂,不伤害,保持距离,文明观赏”;监管,就是通过建立志愿者队伍,在湖边巡逻,看护鸳鸯,防止人为捕捉及其他伤害事件发生;惩处,就是对违规游客进行惩处,可以先劝阻,劝阻不听者依法进行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鸳鸯是中型的树栖游禽,它们白天在水面活动觅食,夜间飞到林间树枝上休息,在雁鸭类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种。采煤沉陷区水面上大片枯死的意杨林,这些枯死的树枝为其提供良好的树栖环境。但由于水中的意杨树死亡时间较久,树干腐朽折断,将使得鸳鸯无枝可依,爱鸟人士建议采取一定措施减缓意杨树的倒伏,或者建立一些人工造“树”,保护其栖息因子。

图为鸳鸯湖中的鸳鸯在嬉戏。

本报记者 张越 摄

新闻推荐

精心打造“童话世界” 孩子就医不害怕

本报讯(记者冉韬)温暖明亮的色调,满满的童趣感,这不是哪家幼儿园,而是一家医院门诊。近日,淮南朝阳医院改造儿科门诊病区,为看...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