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共作”双丰收

安徽日报 2020-11-03 07:16 大字

眼下,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特色产业扶贫基地进入丰收季。近日,记者来到该实验区夏集镇尹余村梓濠家庭农场,只见金黄的稻子从收割机的出口喷吐出来,肥硕的活鱼在养殖区的渔网内欢跃,一派秋收的喜乐景象。

种植养殖同获丰收,最高兴的是梓濠家庭农场负责人刘传虎。记者见到刘传虎时,他正卷起裤腿带领工人在稻田周围撒网捕鱼。

“我初步估算了一下,今年收入可以达到180多万元。”刘传虎说。

2018年以来,刘传虎通过土地流转投资200多万元创办起梓濠家庭农场,积极探索生态环保的稻鱼共作模式,带动周边10余户贫困户就业。

稻渔共作是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有机结合的立体共作模式。鱼类在觅食过程中,将稻田中大部分幼虫吃掉,减轻病虫害发生。同时,鱼类排泄物富含氮、磷、钾等营养成分,是优质的稻田肥料。

“今年种植的都是粳稻,外形饱满整齐,色泽白润透明,亩产能达到1200多斤,再加上泥鳅、乌鱼、鳖蟹等水产品亩产能达200多斤,这种共作效益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四五倍。”刘传虎告诉记者。

“我家的田地流转给了梓濠家庭农场,每年有近3000块钱收入。在农场务工,每月也有2400多块钱。”尹余村脱贫群众方庆学告诉记者。

记者在毛集实验区农业发展局了解到,该实验区结合“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探索稻渔共作模式。

“我们打算扩大稻渔共作面积,并与高校开展科研合作,打造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努力让老百姓户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尹余村党支部书记刘通说。

新闻推荐

加快文旅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10月30日,市政协“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界别协商会召开。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许承通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陆晞...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