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抗美援朝老兵周文: 冒着敌机轰炸抢修电话线

新安晚报 2020-10-19 10:12 大字

1933年8月1日,周文在黑龙江出生。从那一天开始,“八一”成为了他的独特标记,在生命里打上了红色的烙印。1950年10月,周文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我只有一个念头:绝不做亡国奴!”

手握钢枪跨过鸭绿江

87岁的周文如今和老伴生活在淮南,曾经担任淮南市人武部副部长。70年前,周文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穿上军装,手拿钢枪,成为了一名“最可爱的人”。新兵营里的战前训练异常紧张,从队列、射击,到投弹、单兵战术动作,周文和战友们积极训练,苦练杀敌本领。

1951年1月的一个夜晚,周文和战友们趁着夜色通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境内。周文回忆说,“敌人的飞机时不时在头上盘旋,丢下炸弹轰炸扫射,从那一刻开始,我们意识到自己真正来到战场了。”进入朝鲜后,周文被补充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7军81师241团侦察通信连。

一天一夜追敌240里

周文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部队冒着敌机轮番轰炸扫射,昼夜不停地连续追击。大家很疲旁,稍一停顿就睡着了,我身上生了十多个疖疮,都在背上,肿的时候有鸡蛋黄那么大。腋下的淋巴肿大,很疼。”

一个日落时分,241团突破敌人前沿阵地。随后,他们又冒着大批敌机的轮番轰炸扫射,继续勇猛地向前推进,打得李承晚部丢盔弃甲,拼命奔逃,溃不成军。

“我们一天一夜追了敌人240里路,不给敌人喘息机会。”周文激动地说,“溃散的李承晚部跑不动了,把枪一扔,蹲着或趴在路边等着被俘。”因带病坚持战斗,作战勇敢顽强,圆满完成通讯保障任务,周文荣立个人三等功。

舍生忘死抢修电话线

1951年8月中旬,师部命令241团立即到黑云吐岭换防,组织阵地防御。那是一个高500余米的小山峰,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却是阵地的制高点,更是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战场!

敌机昼夜频繁空袭,通往团前方指挥所及所属营、连电话时通时断,通讯排十几名战士在空袭中牺牲,维修线路任务越来越艰巨。通讯排仅留排长、班长和一名战士看守总机,而周文和另外两名战友负责检修电话线路。

回忆起70年前的烽火岁月,周文感慨,“从新兵补充到连队,我受到首长和许多老兵们的教育帮助,‘作战要勇敢沉着,不怕苦和累,不怕流血牺牲,坚决完成任务’他们的话我都牢记在心。”

吴龙钦丁家瑶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钟虹

新闻推荐

打造绿色钢企 引领生态新风尚

本报讯(记者李严廖凌云摄影报道)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望峰岗镇北路的淮南宏泰钢铁公司,近年来,该公司加大技改和...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