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花“盛开” 创新发展“加速” “十三五”期间淮南科技创新亮点频现
本报记者 苏 强
淮南高新区跃升为国家级高新区;
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全省第一位次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毛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复核工作通过初审;
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被确定为首批安徽省实验室;
……
回眸“十三五”,淮南市科技创新工作亮点频现!
营造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取得新优化
“我们研究院是市政府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于2011年合作成立的科研机构,是大气所在全国唯一的分支机构。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气所以建成立足安徽、面向华东、服务全国的大气科学研究中心为目标,努力形成了以基础研究为重点、应用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为中心、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拓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办院格局。”10月14日上午,在位于淮南高新区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淮南研究院采访时,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磊充满信心地向记者介绍:“研究院不断加大产业平台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平台目前有13家企业在运行,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家,并建有一个院士工作站,中科创蓝众创空间已通过省级备案。”
宋磊告诉记者,近年来,淮南先后出台了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的相关政策,研究院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他们将以通过研究单元入驻、支撑重大项目申报、建设大型科研仪器平台等方式,汇聚人才,吸纳科研团队入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还将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大气所及兄弟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力量为支撑,不断扩大产业化规模,提升产业化水平,形成绿色环保产业链,在淮南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淮南市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取得新优化,众多创新平台落户淮南。2019年末,淮南市拥有国家级研究院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省级实验室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143家。全市科技孵化器共有10家,众创空间21家,“淮南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57家。2019年,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2家,“淮南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0家。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淮南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并于2019年12月1日实施。淮南市每年组织‘科技活动周’活动,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出台、修订创新型城市建设意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支持与大院大所合作、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打造样板,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推进
“我们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顶管掘进机、非开挖工程装备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与应用,为我们唐兴装备在国内外同行业市场竞争中获得巨大优势,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员工400余人,2019年实现产值规模1.9亿元,预计2020年产值规模将突破3亿元。”10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大通区的安徽唐兴装备机械有限公司采访,公司副总经理唐夕明自豪地告诉记者:“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唐兴装备始终贯彻‘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理念,成立了以国内行业专家、高校资深教授为核心的技术委员会,制定了‘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和构思一代’的科技战略规划,以唐兴装备研发人员为主建设的‘淮南市非开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科技工作人员60余名,2019年技术中心研发费用投入达到832.5万元,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40%以上,研发设备投入总额达到2400万元以上。下一步,唐兴装备将在政府的支持下,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保持唐兴装备在行业中的科技领先优势,用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快速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下转四版)
“‘十三五’期间,淮南市积极打造创新样板,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推进,一大批像唐兴装备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2019年末,淮南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7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82.8亿元。科研机构145个,科技人员18120人,全年专利申请量5892件,专利授权量2365件,比上年分别增长7.9%和2.3%。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2项,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采访中,市科技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淮南高新区依托大数据产业基础,强化‘互联网+创新创业’,进一步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淮南创新发展\‘排头兵’。毛集实验区探索形成\‘以先发理念为引领,以城乡统筹为手段,以农业人口就地转移为主体,以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为支撑,以完善的城市功能为保障’的独具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2019年全国实验区梳理复核中通过了专家评审。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了‘一心、五园、三社区’的布局,在2019年科技部考核验收中以全省第一位次通过了验收。”
激发活力,创新发展实效不断取得新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9年,淮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比上年增长23.5%,增幅高于全省9.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分别增长13.1%、15.4%、16.9%、17.6%、9.1%和7.2%。
“淮南市组织科技特派员138人对接全市162个贫困村,在全省率先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贫困村全覆盖。预计到2020年底,淮南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突破15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4家。近三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6个。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6年4.49亿元提高到2019年11.71亿元,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6年5.38亿元提高到2019年7.58亿元。”采访中,市科技局负责同志表示:“在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期间,淮南市科技创新工作将全面‘加速’,预计到2025年,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建设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工业增加值增速;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5亿元,增速达到7%;评审认定“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50家。同时,淮南市还将主动融入长三角,立足淮南实际,谋划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淮南辐射区,争取国家和省在淮南布局更多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并全面做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科技先导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付莉荣苏国义)宿州的符离集烧鸡、六安的脆桃、蚌埠的五河螃蟹……说起这些,是不是让你口水直流?如果你以为这是主...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