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 上善若水 陈立松

淮南日报 2020-08-17 09:02 大字

我爱寿州,寿州上的一个圆点是我的家。因此,我格外关注寿州的水。披阅寿州的历史,寿州与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爱与哀愁。在我半个世纪的人生中,我悟出一点感慨:寿州,上善若水。

我们的先人有沿水而居的习俗,因为《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形容君子为人处世犹如水一般,善于便利万物,不与人纷争不休,有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强楚东徙寿春。

查阅清嘉靖《寿州志》、光绪《寿州志》及1996年《寿县志》,寿县系“水包子,旱袋子”是有翔实资料记录可考的。我想,春申君在迁都寿春时头脑应该是清醒的,他应该考虑到水患问题。然而,从早期史料看,关于寿春水患的记载几乎没有。楚庄王时期楚相孙叔敖开挖了安丰塘(芍陂)后,因为有了积蓄水源功能,才成就了楚庄王的霸业。记载安丰塘唯一的一本史料夏尚忠的《芍陂纪事》,也只记录了特殊年景突发淫雨才造成水灾。那么。是历史遗漏了楚国的水灾还是本来就没有水灾?距离寿春最近的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也只提到:决期思之水,灌雩娄之野。

寿县水患基本上是淮河水患而造成。淮河从桐柏山奔腾而来,在峡山口被阻,已被大禹治水治理好了。大禹用神鞭劈开了峡山口,虽然是神话但的确打开了峡山口,淮水才一路迤逦东行入海并没有给寿春带来大的水患灾难。那么,淮河水患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近读陈广忠《淮河传》,在那里找到了答案。淮河真正的悲剧是从南宋开始。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入汴京。宋高宗建都杭州后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宋、金议和,双方以淮河为界。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十一月,南宋政权为了阻止金兵南进,开封留守杜充竟然扒开了黄河,黄河便夺泗入淮一直到清咸丰五年,黄河才回归故道。最令人发指的是1938年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了河南、安徽、江苏省的44个县。

700年来,淮河水患给寿州人民带来了灭顶之灾,但寿州人上善若水,他们在与水的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历朝历代的官吏治水功绩是不可泯灭的。

王九思(1468~1551) 明代文学家,陕西户县人,字敬夫,号渼陂。据嘉靖《寿州志》和光绪《寿州志》,对王九思的政绩和评价都颇高。寿州史家李家景先生也撰文《忆秋风迁客走天涯》。李先生也是旁征博引了县志和相关史料,他在文章里是这样介绍王九思的:1511年5月,寿州城再次遭遇洪水围困,“天大雨,雨十日。既晴三日,又雨。于是,大水西北漾薄城。城缺处,几入水。水幸落,无事。已,顾城,益崩塌弗完。”关于此次洪水围城,王九思当时所写《城楼观水》一诗有形象记载:“寿春五月半月雨,西北水来势何怒。冲啮城根半欲颓,接连湖影远莫睹……仰看青天红日走,不复烈风大雨久。诘朝携酒再登楼,冯轩共君一开口。”被贬寿州,半年后离开寿州,王九思还与寿州百姓一起抗击洪水,多么令人赞叹。

在与水做斗争的千百年来,不能不提到明朝万历年间寿州城墙内修的“崇墉障流”、“金汤巩固”两个月坝。两个月坝,在洪水高于城内时可以自动关闭,保证洪水不能入侵城内;在洪水低于城内时,月坝自动打开,将洪水排除。两处月坝历经沧桑,不但现在还可以利用,而且成了寿州一道亮丽的风景,它见证了寿州人民治水的智慧。

我亲历大的洪水有三次,足以使我对水产生终身的敬畏与膜拜。1991年,洪水紧紧包围寿州城。1991年夏,开荒乡还没有并到保义,“晒网滩”上住了很多从圩里搬来的灾民。保义镇为灾民们提供免费医疗和水源。

岁月悠悠,2003年,寿县又遭遇了洪水。在抗洪救灾关键时刻,按照上级安排,保义镇200名精壮劳力奔赴九里联圩。民工过窑口大桥时,窑口大桥被水淹了,防汛人员卷起裤腿,从大桥上霃水到达九里联圩。时隔17年,庚子年注定不平凡,洪水再一次肆虐寿州大地。

在洪水中,我看到了寿州人与水的爱憎分明。他们与水做抗争时的不屈不挠,他们在与水和谐共处时又是那么智慧。洪水来时,他们互帮互救互爱,他们是那么众志成城。洪水退去,寿州人擦干眼泪又投入到恢复生产、家园重建中去。我看到了寿州人对家园的呵护,对家园的不离不弃,那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很多次让我感动不已。1991年,新华社记者在洪水围困寿县城墙时,捕捉了一组画面:城外浊浪排空,城内车水马龙。有几个老人在城墙上淡定自若地下着象棋,这组照片我记忆犹新。

水利万物而不争。是水成就了寿州人兼蓄包容的性格,是水让大寿州海纳百川,是水让寿州人水里生水里成长。

上善若水,寿州!

新闻推荐

淮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多举措推进法治拥军

本报讯淮南市法律援助中心紧扣司法行政职能,积极推进宣教、调处、援助一体化建设,积极为军人军属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