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齐聚淮南探讨煤炭精准开采前沿科技

淮河早报 2020-08-10 07:47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廖凌云)8月8日,“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第311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成立三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理工大学举行。3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00多位专家学者和政府企业领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聚一堂,聚焦废弃矿井与煤炭精准开采科技前沿,探讨总结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与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

据悉,“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成立三年以来,集聚行业创新资源,推进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为深化能源革命提供了重要工程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智能开采、灾害防控与预警、智能通风、职业健康等领域成果显著。

当天,中国工程院舒印彪等26位院士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何多慧等6位院士线上参会。8位院士以及与会专家作了18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围绕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系统研究、重复可控冲击波技术用于煤炭开采中的实践与设想、西部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施工技术、5G+煤矿智能化顶层架构与关键技术等论坛主题或专题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煤炭学会、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安徽研究院、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肥工业大学、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线上参会人数近9000人,大家聚焦前沿热点,充分交流思想,聚集发展力量,聚变论坛成果,共同为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与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闻推荐

走进图书馆 书香永相伴

本报讯(记者张明星摄影报道)为了给青少年志愿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图书借阅环境,弘扬志愿服务精神,8...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