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菜窖里掘出脱贫致富经

淮南日报 2020-06-30 08:03 大字

6月夏日,记者在田家庵区曹庵镇李桥村美丽乡村示范点看到,在小桥流水、翠竹掩映下,李桥新村雪里蕻特色产业扶贫基地的63口深坑大窖里,3500公斤雪菜经过腌制形成独特风味、色泽的“曹庵雪里蕻”。

“李桥村北接淮南高新区、西与杨公镇接壤,紧贴合淮阜高速淮南道口,206国道及102省道纵穿全村,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李桥村党总支书记刘晶晶介绍,正是由于这种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多年来,李桥村的“雪里蕻”远近闻名,腌雪里蕻、卖雪里蕻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大途径,散布在全村。

“毕竟雪里蕻不是什么‘值钱’的产业,加上农户自己经营,产业小、弱、散,产业基础很脆弱。”刘晶晶告诉记者,新一届村支“两委”成立后,就谋划把这些星罗密布的小产业凝聚成大市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全村49户贫困户脱贫。

2019年,立庆波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在李桥新村建立了雪里蕻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先后投资40多万元,深挖了63口深坑大窖,每年可生产30万斤雪里蕻。

“村里建了这个基地,我就近就在这里面打工,每天能挣100块钱,还能照顾家。”中心村的贫困户许作菊今年50多岁,每次基地腌菜、起菜的时候,就在基地务工,每年保守能务工50天,稳定年收入5000元。

“基地通过安排务工、生产销售、原材料种植、贫困救助等多种方式,带动了全村49户108人,成为了村里扶贫的支柱产业。”曹庵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李桥村雪里蕻特色扶贫产业基地的建立,使得这些小、弱、散的作坊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带贫减贫作用更稳定、更明显。

贫困户吴化成2016年只建有1个蔬菜大棚,在村“两委”的帮扶下,他与基地签订了原材料供应合同。春夏种时令蔬菜、瓜果,秋冬种雪里蕻,现如今吴化成发展了近20个大棚,从贫困户一跃成了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

84岁的五保贫困户李传民,每天固定的工作是从基地批发小半桶雪里蕻,用小三轮车推到市场上卖。“李桥的雪里蕻特别好卖,我只能拎得动半桶菜,每天赚20块钱,觉得满足了。”李传民笑着对记者说,现在虽然吃穿不愁,自己能干就不能闲下来,到集市上卖卖菜,自己也不闷得慌。

“现在行情好,每茬雪菜一出来就会销售一空。”刘晶晶说,以前各家各户零打零敲,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公司除了销售基地的咸菜,还和李桥新村的雪里蕻腌制大户签订了收售合同,建立统一的产品标准,形成最佳的腌制工艺、统一注册商标,抱团取暖、统一销售。

(下转三版)

新闻推荐

淮南线(淮南-芜湖)

淮南线全长214.7公里,芜湖市境内总长44公里。淮南线原为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投资,由所属淮南煤矿公司兴建。1933年12月,成立...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