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误吞磁力珠 棒医生妙手补穿孔

淮河早报 2020-06-23 07:46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李舒韵 通讯员 黄书锦)磁力珠又称“巴克球”,因可玩性高、可变换各种造型等特点,常被当作儿童益智玩具。殊不知,好玩的磁力珠,一旦被儿童误食,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不小的危害。近日,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接诊了一名呕吐、腹痛的3岁患儿,6月11日,患儿腹痛加重,该院立即组织儿内科和儿外科共同会诊,考虑是机械性肠梗阻,需要立即完善检查急诊手术,经过拍摄腹部平片,找到了“罪魁祸首”——磁力珠,须尽快手术治疗,随即患儿由儿内科被转入儿外科。

当天晚上8时许,患儿被推进手术室,儿外科副主任黄杰主刀手术。“如果吞食一颗磁力珠,原则上不会对儿童造成影响,一旦吞食两颗以上,患儿就非常危险了。”黄杰说,通过手术发现患儿肠道内有两颗黄豆粒大小的磁力珠,已造成两处肠穿孔,且一处肠穿孔部位距离胃仅有25厘米,十分危险。穿孔处由于纤维索带压迫,引起了肠梗阻,并伴有血栓。通过手术将磁力珠取出,并松解了索带压迫,修补了破损的肠管。目前,患儿正做康复治疗。黄杰表示,如果患儿晚几个小时手术,血栓会导致大面积肠坏死,从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对患儿术后的恢复不利。

黄杰告诉记者,近年来,磁力珠被幼童误食的意外事件在淮南市鲜有报道,但家长要告诫孩子,不要因为好奇去吞食磁力珠,如果发现孩子不小心吞食磁力珠,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另外提醒家长朋友们,给孩子挑选玩具时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像磁力珠这种玩具对年龄的要求是14岁以上,千万不要给年幼的孩子玩。黄杰说,该院儿外科也经常接诊儿童误食导致气管、消化道异物的病例,小到几岁大到十几岁的孩子均有发生。除了磁力珠之外,还包括头发、笔盖、硬币、玩具小零件等物件。黄杰提醒,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咀嚼和吞咽功能都还没有发育完全,甚至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清晰,就有可能造成父母忽视,或不知情,导致延误了诊治。此外,儿童在吃东西时玩耍、哭闹或者跑跳,食物容易进入咽喉部甚至气管,导致异物卡喉或者阻塞气管,这时家长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及时治疗。

新闻推荐

淮南市推进“双打”护航经济建设

本报讯近年来,淮南市稳步推进“双打”工作,专利、商标等申请量大幅度增加,群众和企业维权意识持续增强,打击假冒伪劣、治理保...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