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是一种安慰 刘 全

淮南日报 2020-06-18 10:17 大字

1983年8月初的一天上午,我坐公交车,赶到市卫生局报到,短短几分钟,工作同志交给我一封介绍信,告诉我赶紧去市第一人民医院去报到吧。我感慨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清正,组织部门做事高效。我边走边打听医院的地址,独自步行了二十多分钟,赶到医院时,已下班。我找到一个木工房,放下行李,外出吃点饭,与木工房的王师傅聊天,了解到一点医院简单的情况。聊天中得知,王师傅是肥西人,来淮南谋生。因手艺高超,在淮南立足多年。后来与王师傅交往了多年,虽然我已记不清他的名字,但他的为人、高超的手艺以及他给予的我很多帮助,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人生说来奇怪,淮南同学分配在市中医院,通过自己刻苦进取,从北京301医院博士后毕业,后到安徽中医学大学做教授,现已是硕士生导师,现在新安医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我一个外地人,在他的家乡,工作已37年。在我的记忆里,当时医院的单身职工很多,特别新分配的学生,安排住宿极为困难。至医院后,我在淮南旅社住了一个多月,才通知有房,行政科安排我们三个人住一间中药的煎药房,房间墙壁黑黑的,有两个水池,一个大煤池,勉强放三个单人床,总之,有个安身之地,在当时已是最大的奢侈。人随事迁,当年我们三个伙伴在一个房间里共同生活了七八年,为我们人生的友谊种下了牢固的根基,不论岁月如何变化,不论人事怎样变革,我们的友谊从没改变,感谢上天的安排,让我们每个人都多了两个兄弟;人生路的戏剧性又次重演,我们三个都脱离了医院的工作,我一个学中药知识的人,现从事文化文史工作了。改变,丰富了我的人生,更学会了从容。

总有一些年份,注定会在时间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在我的记忆里,1983年,我当时分配到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工作,归中医科主任领导,中医中药是一家,医药不分家,在八十年代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实现了,可惜,后来回归药剂科了。医药不分家,那是我经历过的事。二层的门诊楼,经历过文革的洗礼,尽显沧桑。工作的中药房在一楼的走廊边,30多平方米的地方,有4组中药柜,还有两组中成药柜,7个人上班,很多临床医院经常来药房了解药品知识。

我们同屋的三个伙伴都陆续离开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我们住过的宿舍也为人民医院新门诊楼的建设光荣牺牲了,已经成了医院发展的地基;那个光线灰暗的房间,已经换成了辉煌明亮的为患者服务的诊室;那个曾经伴着八年青春的场所,已经成了医院发展展示的场馆。物质是永恒的,它只是换一种方式存在,物质凝固但感情是不灭的,它在我们伙伴的心里永存,在人民医院的日日夜夜,它已沉淀在我的情感里,我的记忆里……在医院工作生活了八年后,调至新的工作岗位。当时在一起共事的同事,有的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领路人,有的是学科的带头人。

存在是一种心态,离开是一种心思,回忆是一种安慰。

鲁迅说,惟有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城市是由若干社会组织组成的,每个社会组织都是人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可能是一个人暂时的落脚点,可能是一个人工作的着力点,也可能是一个人生命的起点。之于我,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我由学校进社会的第一个落脚点,是我工作的第一个着力点,也是我自食其力的起点。决定个人命运的,从来不是困难有多少,而是个人对待困难的心态、应对困难的办法、解决困难的决心。我虽财富不多,但人很知足;虽职位不高,也感满足;虽无业可求,也颇感幸福。感谢组织给了工作的平台,让人生有所求;感谢亲朋给了生活的温暖,让生命有所依;感谢党给了我的一切,让一生不负此行。

新闻推荐

大雾袭扰 降水间歇 下周继续开启降雨模式

本报讯(记者张雪峰)在经历连续降雨后,昨日一早,出门的人惊呆了:大雾锁城。淮南市气象台台长王西贵解释,昨日大雾形成主要原因是...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