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户”肖文菊落户记

淮南日报 2020-05-19 08:12 大字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肖文菊。”

“你以前叫什么名字知道吗?”

“我不知道。”

“你把户口本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这个好,这个好……”

5月17日下午,潘集区贺疃镇贾庄村,与村干部简短对话后,村民肖文菊转身前往床头拿出箱子里保存完好的户口本,在递到记者手上时有些激动地连声说“这个好”。

户口本,一个记录公民基本信息的簿册,为何让肖文菊表现激动?

“下村后第一次来到这一家,家里的贫困状况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潘集区检察院检察长盛吉洋告诉记者,2017年7月,他到该院联系的帮扶村贾庄村走访,帮扶的贫困对象贾顾才14岁,正在上初中,与母亲相依为命,但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中只有贾顾的名字。

“她只知道自己姓肖,大家都喊她‘老肖’。她没有户口,也没有身份证,精神也有问题,大家都不知道她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在谈起贾顾的母亲时,村民们纷纷这样说。

“老肖”是个智障人员,平时几乎不怎么说话,智力时好时坏,对自身名字、年龄等信息均不清楚。

没有户口,无法建档立卡,意味着不能享受到扶贫政策关爱以及类似的低保等政策。

“她在村里住了一二十年,我们也一直想着要帮她。”村文书杨秀礼说,他和村委会同事此前多次前往区里为“老肖”的户口奔波,但由于当时政策等多种原因一直无法解决。

“她很可怜,应该想办法帮帮她!”邻居说,“老肖”是十几年前从外地流浪到村里的,和贾顾的父亲生活在了一起。贾顾出生没几年,父亲就去世了,智障的“老肖”和年幼的贾顾母子俩需要特别照顾。

“一定要落实户口!”在接到大家的反映并前往了解情况的村民家核实情况后,盛吉洋暗下决心要帮“老肖”解决户口问题。

回到单位,盛吉洋立即联系区及市公安部门,详细咨询“老肖”的情况该如何解决。

“以前这样的情况确实很难解决,不过去年省里刚刚出台了新的政策,她是符合落户条件的。”经辗转联系,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原来,2016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提出了《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实施意见》,按照《意见》,肖文菊属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无户口人员”范畴,本人或者承担监护职责的单位和个人可提出申请,经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可办理常住户口登记。

公安部门的答复让盛吉洋进一步坚定了信心,他随即将情况反馈回镇、村。杨秀礼主动承担起户口办理的具体任务,跑区里递交材料,带户政民警入户调查,协同民警寻找了解情况的村民做记录……

为了帮助户口问题解决,盛吉洋多次与镇、村沟通,联系市、区公安部门,密切关注事情进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0月12日,“老肖”的户口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大家还为她取了一个名字“肖文菊”。

“没想到这个本子能办下来,对这一家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户口本,它是来‘救命’的。”肖文菊的邻居感慨道。

身份问题解决,村里及时帮助肖文菊办理了合作医疗等相关手续。不久,肖文菊入上了低保,也被认定为贫困户,开始享受到其他贫困户同样的政策。

“他们家房子残破不堪,住在里面很危险。”解决了贫困户认定问题后,盛吉洋又关心起肖文菊的居住条件,与镇、村沟通要求妥善解决。

2018年,利用潘集区检察院帮扶资金和镇、村筹集的资金,村里帮肖文菊在老房旁盖起了两间平房,母子俩住进了新房。

落实低保金2人月补助840元;肖文菊智力三级残疾证已审批;获得淮南市志兴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固定收益1800元……杨秀礼拿出代为保管的扶贫手册,上面记录了肖文菊得到的众多帮扶内容。

去年,贾顾从学校毕业。今年3月,他跟随亲戚前往浙江一家食品厂打工,开始能自己挣钱了。

“现在她精神状态好多了,话也比以前说得利索了,有时候还会上街去喝碗牛肉汤!”村民们说道。

“现在生活过的怎么样?”杨秀礼向肖文菊问道。

“好,好……”肖文菊收起户口本,不经意间脸上露出了笑容。

新闻推荐

全方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本报讯5月15日,淮南市“四送一服”“三包三抓”专项行动产学研用对接会在市政务中心举行。对接会旨在落实“六稳”“六保...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