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病人治愈出院,心里就高兴就踏实” 记淮南市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副院长徐从景

淮南日报 2020-03-24 13:47 大字

本报记者 朱庆磊

“徐院长,您也来援助武汉了!”徐从景是安徽省援助湖北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再过几个月就要退休了。在武汉战“疫”一线,队友们看到徐从景忙碌的身影,心中很是感慨。

“全国医护人员都在援助湖北。我作为一名呼吸内科医务人员,还有抗击非典的经验,援助湖北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的荣幸!”淮南市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徐从景说。

1960年出生的徐从景,从事呼吸内科疾病的诊疗工作已30余年,现任安徽省结核病学会常委、安徽省肿瘤内科学分会胸部肿瘤学组副组长、淮南市呼吸病学会主任委员、淮南市呼吸内科专业知名专家。早在2003年,他就有过参与抗击非典的经历,当时他作为淮南矿业集团非典防控专家组成员,负责非典疑似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我是党员,我先上!”1月27日凌晨,作为医院分管业务副院长,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徐从景接到市卫健委紧急通知,要求迅速招募援助湖北医疗队员时,他主动请缨,奔赴战场,并暗下决心要在武汉战“疫”中为淮南争光、为安徽争光!

徐从景和队友们进驻的是武汉太康医院,当时医院原有的呼吸科专业力量较为薄弱,重症病人大都分散在各个病区。不久,在徐从景等安徽医疗队专家的支援下,太康医院筹建起了重症病房,配备了监护设备,可以更好地对重症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救死扶伤,使命在肩。1月31日进驻武汉太康医院工作以来,徐从景不仅要负责一个病区近50名患者的日常查房和治疗工作,还作为专家组成员,承担了医院4个新冠肺炎收治病区的病人会诊工作,每天上午进入隔离病区查房、问诊病人,下午进行病例讨论、多方会诊,工作节奏紧张,压力也大。穿戴防护设备喘不过气来,满身是汗,口罩带子把耳朵根子勒出深深的痕迹,对徐从景已是家常便饭。他笑着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再苦再累都不怕。”

3月5日,徐从景像往常一样对一位患者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时,发现患者两侧水肿不对称,有下肢血栓危险,需进一步做详细检查,采取更精准的治疗措施。这位患者特别真诚地对他说:“您是我遇到的检查最细致的医生!”徐从景则微笑着说:“我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而已,平时就是这样诊治患者的。”

身处疫区,徐从景没有担心、害怕,只有勇担责任的决心。他兼任淮南市支援武汉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临时党支部现有党员13名(其中1名预备党员),在繁忙的医疗救治工作之余,他召集党员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召开视频会议,号召党员干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带领所有队员“打胜仗、零感染”。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的徐从景同志,他60岁了,是淮南市十佳优秀党员。他天天查房从不休息,我们叫他休息,他讲我就是来工作的,就是为患者解决痛苦的。病人多治一个,他心里就高兴、就踏实。”安徽省医疗队领队汪天平为徐从景点赞。

“每当看到病人治愈出院,我的心情就特别好。”“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我们第一批来,请战最后一批走!”2月底,在淮南市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援汉1个月之际,徐从景与首批援助医疗队战友们集体请战,要与病毒奋战到底。

从医30余年,徐从景曾荣获淮南市先进工作者、淮南市新长征突击手、淮南市“十佳医生”等光荣称号,虽经历岁月沧桑,但他入行、入党的初心历久弥新。

新闻推荐

沈强赴煤化工园区调研重点项目

本报讯3月23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沈强赴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园区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市领导胡东辉、李...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