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精神病区的自由人 他们的爱像天使守护每一个“家人”

淮河早报 2020-01-16 10:44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明星摄影报道

提起医护人员,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是忙碌和辛苦。他们节假日无休,坚守岗位,为人们守护着健康。在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淮南市精神病医院)精神二科,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每天不仅要为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治与护理,还要负责他们的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有时甚至还会遭到患者的打骂。但他们不畏困难,甘于奉献,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挥洒着青春和汗水。近日,记者走进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二科,感受这里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二科主任郑军介绍,该科病区收治的主要是重性精神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目前病区收治的患者有110余人,而医护人员只有17人,其中医生5人,护士12人,任务重、压力大,常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由于患者不断增多,同时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环境,2019年3月,精神二科病区搬入医院建设的一栋新大楼内。

记者来到新大楼的精神二科病区,看到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人员进出病区,需要经过几道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进入病区,看到病区内环境整洁一新,医护人员各自忙个不停。

李花成是精神二科的护士长,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已经整整30年了,曾获得淮南市“十佳护士”、淮南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李花成说,对于护理过的患者,具体有多少个,她也记不清了,其中既有新面孔,也有一直住院治疗的老面孔。

患者王某是李花成很早就护理的一位老面孔。他在医院建院后没多久就住了进来,至今有30多年了,以医院为家。李花成介绍,有的患者虽然被送到医院治疗,但他们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医院就成了他们的“家”,医护人员就成了他们的“家人”。

患者杨某父母去世,无依无靠,患有精神分裂,2017年因肇事肇祸,被公安机关同街道社区一起送到了精神二科接受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现在病情稳定,但由于没有监护人,一直留在医院。为了更好地让杨某进行后续治疗,李花成和同事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开车带着杨某跑了多个部门,最终为杨某办理了居民医保等相关社会保障,为他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困难。

在采访时,记者看到,护士邓传莹正忙着给一位患者修剪指甲。她一边小心地剪指甲,一边陪患者唠嗑,只见患者脸上不时露出笑容。到了吃饭时间,邓传莹又端来一碗热乎乎的饭菜,为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一口一口地喂饭。而到了吃药时间,邓传莹和其他护士一样都要看着患者把药吃下。邓传莹介绍,有的患者不肯吃,护理人员就会拿着VC片做示范,演示给患者看。

邓传莹在这里工作也快10年了,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被医院评为十佳服务明星、年度优秀工作者等,还获得淮南市卫生系统优秀团员荣誉称号。邓传莹介绍,平时除了正常的护理工作之外,患者在这里的吃喝拉撒睡等一切生活日常都需要医护人员负责。

不过,医护人员也会遇到患者拒绝治疗,随地大小便,将饭菜吐到地下,甚至突然攻击他人的事情。有一次,一位患者突然犯病,产生了幻觉,上来就猛打护理人员,将一位护理人员的眼镜打碎在地。有的患者认为自己没有病,不配合吃药,还朝医护人员身上吐口水,打骂医护人员。

尽管如此,医护人员还是尽心尽责地做好治疗护理,在生活上也给予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科室党员还在病区开展各种党员服务活动,为家庭困难的患者捐衣捐物,购买生活用品等。

这里的医护人员开玩笑地向记者说,病区的大门一锁,他们就是一群关在铁门内的自由人。面对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患者,这里的医护人员一直默默付出着……

图:给老人喂饭

新闻推荐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这些涉农成果是亮点

王辉在“西农979”试验田里察看小麦生长情况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