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979”小麦新品种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农业科技报 2020-01-13 21:58 大字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农学院王辉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优质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的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黄淮南部麦区是我国第一大麦区,其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42.2%。该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汇带,不同年份冬春气温、湿度变化剧烈且多种小麦病害常发、重发。为了满足该区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早熟、抗寒、抗赤霉病、抗条锈病等性状综合协调的小麦品种的迫切需求,项目组通过材料创制和技术创新,历时15年育成小麦新品种“西农979”,成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推动了我国优质小麦产业化进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项目对行业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著。获植物新品种权和发明专利各1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发表研究论文48篇,曾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大北农科技奖”。项目负责人王辉教授于2012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西农979”累计种植1.42亿亩,生产优质小麦505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02.1亿元。

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西农979”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首先,“西农979”品质优良,不仅适合制作优质面包,还具有优良的面条和馒头等蒸煮食品的加工品质,对优化我国小麦品质结构,促进优质小麦产业化建设,减轻国家对优质强筋小麦进口的依赖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其次,“西农979”良好的抗病性,不仅极大保障了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还有助于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优质强筋小麦绿色安全生产。第三,“西农979”耐晚播、早熟性突出,可有效缓解复种作物抢时播种的矛盾,对增加单位面积年总产量、实现全年粮食丰产有显著作用。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

新闻推荐

垃圾分类处理成为新时尚

“垃圾是被放错位置的资源”。淮南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近1000吨,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31.41万吨,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和无...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