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潘集区人居环境的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习惯也在改变,人们更爱自己的家园 田园风光美如画 青山绿水入梦来
走进潘集区泥河镇陶王中心村朱庄自然庄,曾经杂物堆积的房前屋后,如今变得井然有序;曾经杂草丛生的道路两旁,如今绿树摇曳;曾经的破房烂院,如今已整理修葺……村庄环境变好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了,12月10日下午,村民自发邀请了锣鼓队、狮子队,载歌载舞庆祝家乡的喜人变化。而这一切,正是得益于潘集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
清洁文明,乡村颜值不断刷新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昔日的农村面貌已经成为历史。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置了垃圾桶,干净整洁的环境让村民们生活有了新变化。
谈起公厕,朱庄村70多岁的村民陈本亮说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前,村里只有旱厕,又脏又臭。遇上亲戚或客人来家时,上厕所就成了尴尬事。如今,公厕的建设,让村民和游客都没了这难以言说的烦恼。”
农村“厕所革命”是潘集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一步妙棋。
统一设备采购、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招投标、统一施工、统一改厕监理制……为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潘集区积极引导改厕进院入户,粪污粪液主推还田利用。截至10月,潘集区已改造卫生厕所47993户,无害化厕所26313户,建设农村公厕476座,农村户厕改造率80%以上。
2017年12月以来,潘集区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处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市场化服务。
今年1-10月,全区农村生活垃圾登记收运4.46万吨,送市皖能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4.27万吨,无害化处理率约为95.7%;今年9月已完成1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
从村容村貌一度“脏乱差”,到如今的焕然一新,朱庄的改变只是潘集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源头治本,人居环境幸福期盼
曾经的杂草丛生,如今绿树成荫;曾经的臭水塘,变的清澈见底……今年人居环境整治中,古沟回族乡沟北村村民孙卫德开着挖掘机,淤泥、疏通,忙活了3个月,把一条130米长的排涝渠,变了模样。
清除垃圾,铲除积垢,垒砌花墙,栽树种花,乡韵悠悠,村风融融,如诗如画。潘集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制度,采取“周推进、月循环”办法推进,把11个乡镇(街道)分成四片,实现工作有部署、过程有监督、考核指导有专人,保障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序开展。
通过实施潘集区村镇污水处理PPP项目,潘集区已完成贺疃、潘集、泥河和高皇4个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站主体工程,正在铺设污水收集管网……泥河镇陶王行政村陶王中心村、古沟回族乡沟北行政村葛巷中心村、高皇镇苏咀行政村新庄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已竣工试运行……
绿化、美化、亮化、硬化以及排水,因地制宜配套基础设施,全区已实施村庄整治405个,占任务的101.2%,共清理沟塘328条,回收利用农业废弃物430余吨,清理废旧大型广告牌330个,清理乱搭乱建1944处,清理乱堆乱放1100余处……
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背后,处处体现着潘集区立足民生、改善环境的魄力和智慧。
环境美化,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房子穿新衣、戴新帽,村里还搭起了村民活动舞台,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话及如今的生活环境,潘集镇的广大村民直竖大拇指。
结合实际,潘集区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办。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做到垃圾日产日消。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实现农村污水常态化管护运行机制。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协会、作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陋俗,倡导农村新风貌。
“房子还是那座房子,但是环境却变了模样!”古沟回族乡沟北村村民陈秀华感叹,家家户户都参与,自觉维护更重要!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长效管护,关键靠群众!潘集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关要求、目标、任务、意义等制成光盘和磁带发放各村,进行滚动播放,区文明办、区妇联、区教育局等单位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美丽庭院、小手拉大手等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促进群众自觉爱惜环境,逐步改变农民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
“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真怕过年找不到回家的路!”在湖南打工的张杰与泥河镇朱庄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刘颖开通了视频,看着房前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话语里既有惊叹,也有期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舒韵)临近年底,为了更好地服务特扶家庭,给他们在过年前争取一些好政策,田家庵区淮滨街道卫健办和各社区计生协对...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