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写给我们自己的文章黄媛媛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在这层林尽染的深秋季节,我们迎来了第20个记者节。
记者是什么?有人说,他是无冕之王;也有人说,他是社会的良知;还有人说,他是行者;而我说,他是苦中作乐中点亮火把、照亮真实的人。当你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纸上;当你看不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路上……
前天的前天,才刚把采访、编辑、设计等工作捋出头绪,就到了音频工作室微信会议时间。“内容不够丰富吸粉力弱”“我自己听我们这些内容都倦了”“要是我们能征稿就好了”“选材得再广泛些”……为了把报社新近推出的在线有声栏目《倾听》办出特色,我们音频工作室5位成员再次挤出早餐时间,互相挑起了毛病,找起了差距,以补不足。
昨天的昨天,深夜11时33分,我和我的同事因为3版标题“小钉”一词争论不休。同事说换成“螺丝钉”更准确,而我坚持认为“小钉”倍显亲切,你一言来我一语,一场舌战就此拉开序幕。
今天的此刻,我坐在这里与大家一道分享节日心得。多么难得的一个节日,多么难得的一次聚会,多么难得的一番畅聊,可是,再难得也阻挡不了同事采访的脚步,再难得也有近一半的同事听不到我述说,因为他们必须在路上,必须在一线。
记不清有多少次加班,有多少次披星戴月。为了一句话,一个画面,一个创意,我们编采人员反复推敲。在这条苦乐共尝、艰辛与喜悦同在的路上,每一天都让自己有所收获。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善恶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一个采访,两腿奔忙,三魂劳累,四处收藏,五尺之躯,六神难安,七步成章,八方见报,九流十家,十分欣赏,记者人生,如此辉煌。
这就是我们,一名记者的身姿。当节假日亲朋欢聚的时候,我们奔波在采访的路上;当老人最需要照顾的时候,我们冲锋在新闻的前沿;当爱人、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我们一连多日前往基层一线;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办公桌前品味文字材料的苦辣酸甜。扶贫攻坚,有我们汗水湿透衣衫;服务窗口,有我们解疑释难;志愿服务,有我们的笑靥温暖;第一现场,有我们的铮铮誓言……
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地球不重启,记者不休息。这,就是我们。我们用一个个“出彩”汇聚成“多彩”,用一步步“出彩”凝聚成“浓彩”,最终描绘出淮南新闻事业的无限“精彩”。
位卑未敢忘忧国,愿我们心有所持,坚定前行。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里,祝愿我自己、我亲爱的同事以及所有的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廖凌云通讯员石龙皓摄影报道)11月5日-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