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里的秋天

淮河早报 2019-10-15 09:30 大字

金秋时节,我和几位同事来到位于谢家集区唐山镇的施家湖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据说上面利用太阳能发电,下面还能进行水产养殖,设计科学、规划合理、益于环保,在火电厂工作多年的我,对“光伏发电”非常好奇,早就想看看新鲜了。

光伏发电站选址一般多在荒山野岭、废弃鱼塘、荒漠滩涂、采煤沉陷区这种偏远的地方,大巴车下了公路,在乡间小路上行驶了半天,又开到一处高高的土坝上,我看到远处有一片深蓝色的“海水”,同事说:“快到了,那就是光伏电站。”

下了车,站在土坝上,放眼望去,四周都是田野,一排排密集的长方形太阳能电池板在蓝天下列队整齐,向远方延伸,非常壮观,光滑如镜的电池板倒映着碧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不时有飞鸟的身影划过,安静、美丽。

走进大门,两栋小楼是员工工作、休息的地方。电站的工作人员交代了安全注意事项,领着我们向生产区走去。生产区就是我们刚才在土坝上看到的那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矩阵,一条平坦的红砖小道伸进矩阵中,两旁是水塘,矩阵就排列在水塘里,令人惊叹。

工作人员介绍说:当初公司考察了地形后,因地制宜,设计为上层光伏发电、下层渔业水产的立体生态养殖项目,“渔光互补”,投产后年发电量8400万千瓦时,可节约标煤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4万吨,年产活鱼五百余吨,具有良好的新能源和生态环境效益。

我们走在红砖小道上,边走边欣赏风景:一丛丛一人高的芦苇层层叠叠,细长的叶片轻轻摆动,随风四溢出阵阵清香。苇丛中不时传出两三声鸟鸣,“嘎嘎”、“咕咕”、“呷呷”,工作人员说苇丛中有许多水鸟,有的还做了窝、生了蛋,因无人打搅,鸟儿们过得好不惬意。

清澈的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片圆圆的、碧绿的“荷叶”。有人惊叹:“这荷叶长这么大!”工作人员笑道:“这不是荷叶,是芡实,又叫鸡头米。”说着蹲下去伸长手臂在水里摸索了一会儿,捞出一颗拳头大小的青青的果实,“剥开来,里面就是鸡头米。”“芡实、芦苇,都是你们种的?”“不是种的,是野生的。塘里还有野生菱角、荷花。”

小道两旁草木葳蕤,有人工栽种的樱花、紫薇、冬青,也有天然生长的翅果菊、风车草、蒲公英、飞蓬、莎草、喇叭花,这个季节,紫薇开出一团团轻柔美丽的云霞,野雏菊金灿灿的,龙葵垂下一串串紫玉珠子似的果实,牵牛花朝天吹着可爱的小喇叭,惹得蜜蜂蝴蝶围着花儿们翩翩飞舞。这儿的牵牛花颜色多、花朵大、香味浓,花瓣有着天鹅绒般的质感,特别漂亮,可能是水土肥沃的缘故吧。野菊花开得蓬蓬勃勃,金黄色花蕊,浅黄色花瓣,好像一枚枚金币撒在草丛中。不时有小鸟飞过,敏捷地一啄,叼起一粒熟透的野果子,一拍翅膀,飞走了。前方的太阳能电池板矩阵下方是好大一片荷塘。

在火电厂工作,习惯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声,光伏电站里也有声音,是风声、水声、鸟鸣声、鱼儿游动声,有时连风吹落树叶的声音都能听见,安静得不像发电的地方。“这儿环境真好,真像一个休闲度假的地方。”“是啊,如果在这儿开发生态园、农家乐,周末,人们来这里钓鱼、采菱角、摘野果、品尝新鲜鱼虾,一定很受欢迎!”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参观完生产现场,我们来到集控室。宽敞明亮的现代化集控室里,值班人员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监盘、操作,不时拿起对讲机、内线电话沟通工作事项。一排排屏幕展示着电站各个角落的工作情况和实时数据情况,令人赞叹。旁边一间小屋里,几个年轻人正在读业务书、记笔记,不时讨论一番。“电站投产不久,许多东西要学,这几个小伙子休班也不回家,留在现场学习。”工作人员用赞赏的口吻说。看到他们求知若渴的样子,我突然有一种压力和紧迫感。

登上返程大巴,望着渐渐远去的光伏电站,我思绪万千,从火力发电到光伏发电,从传统能源到清洁能源,时代在发展,家乡在进步,未来会更好!

赵闻迪

新闻推荐

美丽乡村 留住乡愁留住情

本报记者张雪峰摄影报道在今年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淮南市潘集区夹沟镇依省、市、区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推进以农村厕...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