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煤城亮出新“名片”

安徽日报 2019-10-05 07:09 大字

郑莉

本报通讯员 赵天奇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在淮河之畔,中安联合——一座新型现代煤化工之城拔地而起,成为淮南这座百年煤城实现转型发展、献礼新中国70华诞的崭新“名片”。

中央控制室里,数百台显示屏整齐排列,屏幕前是聚精会神操作煤气化、净化、甲醇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等工艺装置的人员。

中安联合煤化工装置自7月底打通全流程以来,装置进入全面试生产阶段。“目前,煤气化装置5台气化炉并列运行,达到7台气化炉5开2备的设计要求。”煤气化装置主管胡小平说。中国石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E—东方炉技术,攻克了“淮南煤”作为化工原料用煤的技术瓶颈。

散货码头,黑色的煤炭顺着封闭式管带机源源不断输进3个9万吨的大型煤仓;一袋袋白色的聚乙烯、聚丙烯产品包装整齐,装车走向市场。中安煤化工完成了黑色煤炭变成白色塑料粒子的华丽蜕变。

“中安联合煤化工建成投产,填补了省内聚烯烃生产空白,实现了安徽煤由燃料向原料的‘关键一跳’,更是推动煤炭深加工与清洁利用的‘关键一招’。”中安联合副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施华彪表示。

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是中国石化重点建设项目、安徽省重点工程、淮南市“一号工程”,项目总投资267亿元,主要生产35万吨/年聚乙烯、35万吨/年聚丙烯,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利税15亿元,带动下游产业链发展,是淮南打造千亿元煤化工园区的核心引擎。

新闻推荐

破题攻坚齐出发 转型跨越绘新景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八公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本报记者何婷婷国内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3.6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37.1亿元,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402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2.9亿元,...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