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怀重阳向翁开
□赵柒斤
重阳节是“敬老日”“老人节”,“孝悌”是节日的主题。怎样孝敬父母、兄长?鲁迅先生早就根据元代学者郭居敬辑录的“二十四孝子故事”给我们绘制了一块标准的模板——《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还说,诸如“子路负米”“陆绩怀橘”等是可以勉力仿效的。
一张《二十四孝图》,既传承了孝文化,也将米、鲤、笋、橘、芦花等上升为“道德”层面,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实践孝悌的载体。一日,饭后剥橘子时,“陆绩怀橘”一词突然浮现脑海,使我想起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一首词《虞美人·述怀》(元祐六年三月送辞官回家、孝敬母亲的好友马中玉所作):“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苏东坡将橘与敬老、爱老联系到一起,更达“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境界。
出自陈寿《三国志》的“陆绩怀橘”说的是,三国时期吴国人陆绩,其父做庐江太守时与袁术过从甚密。陆绩6岁时,在九江拜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袁术笑着说,“小陆绩,你到别人家做客,怀里怎么还藏三个橘子?”陆绩跪下回答:“是橘甘,欲怀而遗母。”由此,怀有一片孝心的陆绩扬名天下,而橘子这种古老的国产水果也被添加了新功能——孝亲、敬老。
橘是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堪称水果中的“名门望族”。橘子是柑橘家族中栽培最早的一种果树,也是被记载最早最多的果树之一。相传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的《周书》中就有“秋食栌梨橘柚”的记载;《庄子》谓:“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柑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韩非子》中有“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的描述;《晏子春秋》中还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而《史记·苏秦传》里“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园”和《史记·货殖列传》中“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则表明汉代以前我国南方地区已大面积种植柑橘,且很受重视,可与齐地的鱼盐生产相提并论,橘园主人的地位能与千户侯并列。到了宋代,中国人种橘技术更加娴熟,橘子也从水果中的“贵族”变成了“平民”商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饮食果子”条记有北宋首府开封的市场上已出售“绵枨金橘”;南宋韩彦撰写了全球第一部柑橘专著——《橘录》,其中用了五分之三的篇幅记载了27种柑橘,并对柑橘的嫁接技术作了详细记述:“取诸柑之佳与橘之美者,经年向阳之枝以为砧。去地尺余,留锯截之,剔其皮,两枝对接,勿动摇其根。”柑橘家族走出国门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日本僧人田中间守来中国浙江天台山进香,离开时将柑橘种子带回日本;十五世纪中叶,橘经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葡萄牙、德国等,被西欧吃货们称为“中国苹果”。可见,走出国门的橘也大放异彩。
橘自古就是国人舌尖上的最爱。因“橘”“桔”同音,而“桔”的谐音是“吉”,故广东地区过年有送橘子习俗,寓意吉祥。也因“陆绩怀橘”的缘故,“橘”在文学中便有了“孝敬”“孝亲”“孝顺”的意象。骆宾王“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孟浩然“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杜甫“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辛弃疾“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中的“橘”均含“孝敬”的意象;“橘子”在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中,被赋予父子之情的真挚意象;而冰心先生《小橘灯》中的“橘子”,则成了继承父母辈坚强革命意志的意象。由此,重阳节孝敬老人送橘子的多重寓意便不言而喻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26日下午,副市长胡春华前往田家庵区、潘集区,现场督查工业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胡春华一行先后来到...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