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队”,淮南高新区立足“高”起点,做活“新”文章 创新驱动激活转型发展“核动力”

淮南日报 2019-09-26 08:18 大字

曾经是一片农田,如今高楼林立,旧貌变新颜;

曾经以大数据产业为特色,如今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纷纷涌现,活力迸发!

2010年筹建,2018年2月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淮南高新区立足“高”起点,做活“新”文章,致力成为淮南资源型城市先行区、皖北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安徽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淮河流域绿色崛起增长极。

从“农业小镇”走向“四宜新城”

淮南高新区的前身是市山南新区建设指挥部,2004年,山南新区所在地三和乡全年财政收入仅为215.6万元。

“一核、一心、三片”的多功能生态新区,“两轴、五片区、十一廊”的规划结构,高新区高标准开展新区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魅力新城区。

2012年,市政务中心迁入山南,标志着市行政中心由山北向山南转移。高新区大力推进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全面优化社区治安环境,全面防范安全生产事故。

2018年,高新区实现财政收入7.06亿元,是2004年的320多倍。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13平方公里,区内拥有各类现代化小区40个;拥有高校1所、高中1所、初中4所、小学9所,在校师生约5万人;坐拥大型公园3个,在建1个。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在全市10项季度考核指标中,7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其中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等3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4个参评园区第一位。

从“一产为主”走向“多产并举”

高新区在做稳一产的同时,大力引进发展二三产业。

2014年,中移动数据中心、淮南智慧谷科技研发孵化平台、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万泰电子产业园、淮南大气科学研究院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

高新区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事”理念,制定《高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暂行办法》等政策,不断完善“5+1”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体系,从增链、延链、补链、强链等多角度、宽领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2018年,拓基广场等一批生活服务业项目启动。今年1-7月,高新区共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总投资23亿元,其中投资5亿元的深圳灰熊智能显示终端项目从考察、洽谈到签约落地仅用时12天,再次刷新“淮南速度”。

安徽理工大学和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研发及产业促进服务机构、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生产服务业项目先后建成,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占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0%以上。大数据产业基地被长三角数据智能合作(上海)峰会组委会授予“长三角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服务贡献奖”。

从“一路独秀”走向“纵横交错”

2008年,淮河大道控制性工程洞山隧道建成通车,合淮阜高速建成通车并在山南设淮南出入口。

高新区坚持“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原则,从织密路网着手,拉动山南区域加速发展。2012年,淮南东西部第二通道全线贯通;2015年,商杭高铁开工建设并在山南设淮南南站。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高新区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大项目、好项目的谋划实施,今年共谋划实施各类项目156个,总投资910亿元;储备项目44个,总投资356亿元。认真落实“四督四保”,做好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工作。建立月度联席、定期会商、项目调度等制度,确保项目建设保质提速。

目前,高新区已建成连接老城区的洞山隧道和“五横十纵”的主干路网体系,形成“十三纵十四横”的交通网络布局。高新区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高铁合蚌客运专线淮南东站20分钟车程、淮南火车站10分钟车程、合淮阜高速入口几分钟车程,即将建成通车的商杭高铁淮南南站就在区内。

新闻推荐

育得桃李竞秀 铸就师魂流芳 记淮师附小本部校区教师邵环

淮师附小本部校区毛钦叶赵紫欣方文婷方梓馨摄影报道9月10日,在第35个教师节之际,我们淮师附小的几名小记者采访了本校优秀...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