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政协”的记忆及咏赞 李恒瑞
那年,我去北方出席一个全国性的文学笔会,听到这么一件事:某地政协组织委员到外地考察,下榻宾馆后,其中有位委员饭后散步,走到路口,突然出现一辆货车冲出马路,正朝路边玩耍的小女孩冲撞过去,千钧一发之际,这位委员奋不顾身扑向前去,抱住小女孩滚下道沟,小女孩化险为夷,委员却受了轻伤。女孩家长闻讯赶来,拉住委员的手连声称谢,并要他留下姓名,他不肯;问他家住哪里?他顿了顿,竟脱口答道:“家在政协!”
“家在政协”,虽是随口而出,却显得那么新奇,叫人惊撼!为此我还特意以此为题写了篇有感文章,刊发在当年的淮南政协杂志上。一个见义勇为,做了好事不留名也不要宣传的人,甘当无名英雄,原本发自肺腑,言在情中,但不说别处,却说“家在政协”,把“家”同“政协”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牵系在一起,就显得意味深长了。“家在政协”亦即“政协是家”之谓,把政协当做自己的家一样看待和信奉,说明政协在他心中占据的分量,岂止是随口一说而已!
是的,“家在政协”。我也是十多年前的两届政协委员,历时十载,算是我漫长人生岁月的一个荣耀。此前,我并不知道“政协”组织的性质,进入后才渐渐明白她身躯的伟岸和内涵的厚重。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政协组织肩负时代重任,广聚各界英才,集中聪明才智,为党和政府的事业大计出谋划策。尤其每年一次的集会,各个界别的委员四方八面涌来,济济一堂,满壁生辉,如同置身于一个社会大家庭。各位委员敞开襟怀,坦陈心迹,畅诉愿景,各抒己见,直言不讳,无所顾忌,那种民主宽松融洽和谐的氛围,唯“家”才会有的呀!每每投足而来,备感“家”的亲切与温馨;而信步走去,又多有离“家”暂别的眷恋与不舍。进到“家”来,共商家园建设大计,倾诉社会事业人生;离“家”别去,奔赴各自的岗位,奋发努力工作,积极劳动创造,共同为这个大“家”的声名与影响熠熠增辉!政协给予我们每一位成员的“家”的感觉竟是这般的真切而强烈!
记得有一年,市委市政府要召开一个资政会,听取政协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政协有关部门领导安排我在会上发言,为加速城市建设献计献策。恰好针对当时城市文化设施方面缺失而出现的一些有碍城市文化发展的弊端,结合我对这些弊端如何治理上提出个人的看法,正在着手撰写这方面的文稿,所以我欣然领命。但因文稿涉及的议题较为特出,文词用语的力度也颇尖锐,用作会上发言,起草时,我就心存顾虑,会不会引起误解,认为我在蓄意挑刺,揭短,或找毛病,生怕资政会上会惹出麻烦。倘温吞水似地轻描淡写,于事无补,又是我所不情愿的。就在我忧心忡忡之际,政协相关领导开导我,鼓励我,只要是说真话实话,有益于政府决策做为参考,且材料翔实,用心真挚,尽可鼓足勇气,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不必多虑。资政会上,我将这篇发言稿一口气读完,不想我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各位领导高度重视,会后一位分管市领导还特地做出批示,要《淮南文化》在《卷首语》刊登此文,公布于世,让社会民众也了解存在的问题。
发言文稿刊出后,我好生感动,一个普通政协委员发出的心声,提出的个人见解,被如此看重,产生了效用,足见领导的开明。尤其这些都是在政协鼓励委员敢讲真话,倡导民主开放透明的政治风气畅通下才能有的。让我又油然想到“家在政协”的那种由衷地光彩与自豪,不由得顿然生出一种深深地崇尚和敬意!
“家在政协”,家是谁?家即亲人。只要有亲人在,就会有亲情的体恤与关爱,就会有“我想有个家”的意愿与渴望;家即友人。他乡遇故知,就会有奔涌的激情与滚淌的热泪,就会有一种如同回家的快意与平安。
一位哲人说:“家是什么?是你非去不可,他又乐意接纳你的地方。”是对家的本原意义上的升华!我想,既然把政协当做“家”,做为大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珍视因这个家而享有的荣誉,热爱她,维护她,替她着想,为她争光,让她充满青春活力,为她的尊严与威望献出智慧同光热!
“家在政协”,尽管我早已远离了这个“家”所要求的岁月年限与资格,但我依然怀有再想回“家”的念头,因为那是曾经接纳过我并给过我勇气和力量的、刻写在我的记忆中的、让我常常回味不尽的那个大“家”!
新闻推荐
污水横流、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气味难闻 舜耕小街环境状况令人闹心
本报记者摄影报道田家庵区舜耕小街经过改造升级后,可谓是面貌一新,不仅路面得到拓宽整修,人行道铺上了漂亮的地砖,就连机动车...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