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扬帆打造法院执行“潘集实践”

淮南日报 2019-04-10 10:36 大字

自“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启动以来,潘集区人民法院根据省高院统一部署,积极开拓创新,借助外力之帆,努力锻造执行辅助团队,助推执行工作提质增效,打造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潘集实践”。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显示,2018年度,潘集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主要考核指标位居全市7家基层法院首位,其中13项质效考核指标中,有5项考核指标排名全市第一、4项排名第二、4项第三。

依托公证提升执行工作公信力。该院与淮南市正诚公证处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由公证处派工作人员参与法院强制执行工作。去年以来,公证处共参与10起腾房强制执行工作,并针对腾房现场、屋内物品种类数量清点等内容制作腾房公证笔录,有力提升了法院强制执行公信力,得到了双方当事人认可,取得了良好效果。

依托保险使合法权利有效实现。切实有效的财产保全是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为解决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时提供财产担保的问题,潘集区人民法院积极与人保淮南支公司合作,由该公司在法院设立保险担保窗口,为申请人购买保险提供便利。自去年4月保险担保窗口设立以来,该公司共为76位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提供了担保,担保金额19450万元,潘集区人民法院的财产保全率从去年4月前10.87%上升到40.12%;位次也从全市7家基层法院排名第六位,上升到年底的第一名。

依托中介公司提升财产拍卖率。去年9月,潘集区人民法院与同伦拍拍公司牵手,由后者派员在该院执行指挥中心值班,并利用其自身开发的拍卖软件,将该院评估后待拍卖的财产信息直接上传到京东、淘宝以及人民法院资产诉讼网等拍卖平台上,所有拍卖流程全部从网上进行。经统计,传统的拍卖程序财产成功挂网需14天左右,而经过同伦拍拍公司挂网平均仅需2天。据统计,2018年同伦拍拍参与拍卖案件33件,涉及金额22000万余元,成交9件,金额1100余万元;今年1至3月,该公司参与拍卖25件,涉及金额4900余万元,成交5件,金额110万余元。

依托现代科技攻克“找人”难题。找到被执行人是案件得以执行的前提条件。为提高“找人”成功率,潘集区人民法院积极与新浪网合作,建立执行“天眼”系统,通过对当事人的活动轨迹进行大数据分析,确定被执行人的实时位置。自去年7月合作以来,该院共使用该系统查询81人次,成功锁定被执行人10人。

依托院校合作提高理论研究水平。该院加强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设立教学科研实践教育基地,由该校派驻实习生参与法院执行工作中的卷宗装订、简单法律文书制作、案件信息录入与修改,以及信息、案例、论文、调研报告等撰写工作。2018年,实习生参与了近三年共计3500余件执行案件的信息数据录入和卷宗装卷归档工作,撰写案例6篇、论文7篇、宣传信息67条,参与“江淮风暴”专项集中执行行动4次。通过加强院校合作,取得了做好执行工作的实效,提升了执行工作理论水平。

新闻推荐

淮南市城乡居保续保缴费实现“开门红”

本报讯淮南市抓住春节期间农民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早谋划、早部署,推动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缴费工作一季度实现“开门...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